下列实验中,实验方案及现象与结论不一致的是
|
实验方案及现象 |
实验结论 |
A |
①铜丝插入硫酸锌溶液,一段时间后,无明显现象 ②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一段时间后,铜丝上有银白色金属析出 |
金属活动性:锌>铜>银 |
B |
①加热KClO3制O2速度慢 ②加热KClO3和KMnO4混合物制O2速度快 |
KMnO4是KClO3制取O2的催化剂 |
C |
碳酸钙受热发生分解反应,检验到有CO2生成 |
碳酸钙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 |
D |
①向盛有蒸馏水的试管中加入一根铁钉(铁钉一半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铁钉生锈 ②将铁钉浸没在经煮沸并迅速冷却蒸馏水中,再加入 2 mL植物油,一段时间后,铁钉未生锈 |
与氧气接触是铁钉生锈的条件之一 |
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括号内是所用的药品或操作),你认为可行的是:
A.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铁丝、银丝、硝酸铜溶液) |
B.鉴别固体:氧化铜、二氧化锰(观察颜色) |
C.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 (点燃) |
D.除去铁粉中混有的银粉(加入稀盐酸,洗涤,过滤) |
为了探究影响锌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
B.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
C.对比实验①和③,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
D.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
某同学将蜡烛置于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发现瓶壁有水雾产生,接触瓶壁的手感到发烫.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①蜡烛燃烧放出热量 ②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③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④蜡烛在氧气中能燃烧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将下列装置分别放在天平上,用砝码平衡,然后取下锥形瓶,将锥形瓶倾斜,使液体药品与固体药品接触,一段时间后再把锥形瓶放在天平上。天平的指针不变的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粗盐提纯实验中,蒸发结晶时一定要在滤液蒸干时停止加热 |
B. | 氢氧化钠溶液导电是因为其溶液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
C. | 配制5%的硝酸钾溶液的一般步骤依次是计算、称量和溶解 |
D. | 消除路面上的积雪可以撒些粗盐,这样可以使雪较快地融化 |
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提出问题 | B.猜想假设 | C.设计实验 | D.得出结论 |
水是化学实验中常见且用途广泛的一种物质,对下列各实验中水的主要作用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 B C D
A.集气瓶中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
B.量筒中水:通过水体积变化得到氧气体积 |
C.集气瓶中水:防止集气瓶炸裂 |
D.试管中的水:洗涤仪器 |
某气体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点燃该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对该气体组成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可能只含有氢气 | B.可能只含有甲烷 |
C.可能只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 | D.可能三种气体都存在 |
实验废液中可能含有离子
、
、
、
、
、
中的几种,为确定可能含有的离子,兴趣小组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①取一份废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无变化;
②另取一份废液,加入氢氧化钾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
分析上面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 | 只含有 、 |
B. | 一定含有 、 、 、 |
C. | 一定含有 、 ,可能含有 、 |
D. | 一定含有 、 ,可能含有 、 |
“对比实验”是化学实验中重要的实验。小明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A与B的对比实验。
①B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②B实验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③小明同学通过A与B的对比实验可得知的结论是 。
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低 |
B.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 |
C.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高 |
D.人体吸入的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