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化学试题 / 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 / 填空题
初中化学

(8 分)(1)有下列物质:氯化钠、氮气、氖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盐酸,请选用这些物质的化学式填空:
①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是        ;②属于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的是        
③属于稀有气体的是        ;    ④光合作用中消耗的气体是        
(2)试选用“>”或“<”或“=”填空。
①酸雨的 pH     正常雨水的pH;
②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     氧气的体积分数;
③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④常温下将10g氧化钙粉末加到90g水中,充分混合后,静置,过滤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1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4分)从氧化钙、氯化钠、氮气、氢氧化铝、甲烷、亚硝酸钠中,选出相应物质,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
①空气中含量最高的物质        ; 
②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________;
③治疗人体胃液中过多胃酸的药物的主要或分      
④常用作食品干燥剂的物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5分)U形管是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向左、右两管同时逐滴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和稀盐酸(如图所示)。

(1)开始时          管溶液呈红色。
(2)充分反应后U形管溶液部呈无色,除酚酞外,此时溶液一定含有的溶质的名称为          ,可能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为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8分)化学的学科特征之一是微观水平上研究物质。
(1)从微观角度看,水是由     构成的。
(2)下列微粒符号中:①2O ②2O2 ③Fe2+④NO3-,能表示2个分子的是       (填序号);由③和④ 两种微粒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3)下面三幅示意图分别表示生成氯化钠的不同化学反应。请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①图1是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由图1可知,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       (选填下列字母序号)有密切关系。
A.最外层电子数       B.核外电子数        C.电子层数      D.质子数
②图2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本质是          结合生成水分子。该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为了验证该反应确实能够发生,下列物质肯定无法帮助你达到目的是          
A.Fe        B.酚酞溶液        C.CuSO4        D.Ba(NO3)2
③图3表示反应中所涉及的4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化学式),Na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完相关的化学知识后,走进实验室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实验A,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        性(填写物理性质)。
(2)对于实验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①中的铁钉明显锈蚀,由此得出: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水
         直接接触。通常用酸洗的方法除去铁锈,铁制品除锈时       (填写“能”或“不能”)长时间浸在酸溶液中。
(3)实验C是利用体积相同并充满CO2的软塑料瓶、等量的水(瓶①)和NaOH溶液(瓶②)进行实验,根据塑料瓶变瘪的程度证明CO2与NaOH溶液中的溶质确实发生了反应,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有四种物质:①H2SO4  ②NH4NO3  ③NaOH  ④CuSO4 用序号填空:
(1)易溶于水,且使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_________
(2)露置在空气中极易变质的是_________
(3)能用来制取杀菌剂(波尔多液)的是_________
(4)和其他三种物质都能反应的是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问题:
(1)稀硫酸可用来除铁锈:__________
(2)氢氧化钠溶液敞口放置变质: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以下两个问题。

【实验1】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步骤1:水槽中放有一定量热水,水面下a处放一小块白磷,此时观察到白磷不燃烧。
步骤2:在乙中放入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立即将甲倒扣在乙上。此时观察到甲中水面下降,白磷露出水面,                   
此实验运用对比的方法研究了可燃物燃烧的一个条件是            
【实验2】浓盐酸的性质
步骤1:a处放一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乙中放入浓盐酸,立即将甲倒扣在乙上。此时观察到试纸变为红色。说明浓盐酸具有的性质为               
步骤2:将试纸取出,立即向水槽中加入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此时观察到红色溶液逐渐变为无色。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填写下列表格(“混合物”栏中括号内为杂质):

混合物
除去杂质的化学方程式
铜粉(Fe)
 
FeCl2溶液(CuCl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做了两个实验:CuSO4溶液分别与NaOH溶液、BaCl2溶液反应.实验结束后将两实验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充分混合后过滤,得到滤液呈无色.
(1)写出废液混合后使滤液变无色时一定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用pH试纸测定滤液的 pH=7。
(3)该小组的同学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Ⅰ:        ;猜想Ⅱ        ;猜想Ⅲ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纯碱溶液,振荡.
无明显现象
猜想Ⅱ不成立
实验②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       溶液(写溶质的化学式),振荡.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Ⅲ成立

【交流拓展】要使蓝色溶液变成无色,还可以用不同于上述原理的方法,即在蓝色溶液中加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某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NH4Cl、Na2SO4、NH4NO3、CuO,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填写以下空白:

(1)气体A溶液的pH_______7。
(2)沉淀D的化学式为                  
(3)一定有的物质是                 
(4)该固体混合物中,还不能确定存在的是                  ,(写化学式)要进一步推理该固体混合物的组成,可用溶液E再实验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未知成分溶液E少许,加入    溶液,
 
    (用化学式表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NaOH容易与空气中的CO2作用而变质。小军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敞口放置的NaOH固体后,设计方案,对这瓶NaOH固体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操作④的名称是:            
(2)根据上述实验,可以确定该固体            变质。
(3)步骤③中加过量氯化钙溶液的目的是                                
(4)若测得E的PH=7,则A的成分        (写化学式),若测得E的PH>7,则A的成分      (写化学式)。
(5)实验室有一瓶久罝的氢氧化钠,因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而变质,经测定该固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则已变质的氢氧化钠占变质前纯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保留整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A~G七种物质都是初中化学课本中出现过的化合物,其中F是常用的建筑材料;H为常见的单质。各物质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如下图所示)。

(1)上述I溶液中的溶质有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在①~⑦反应中属于复分解的方程式是                   
写出在①~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方程式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将一枚生锈的铁钉浸入过量的稀盐酸中,盐酸共参与     个反应;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       溶液;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不仅容易        而潮解,同时还会和空气中的             反应而变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3分)小明同学在充满CO2的铝制易拉罐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后封口,则:
易拉罐立即变瘪,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后溶液的溶质一定有            ,如何检验溶液中的溶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