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B的名称: 。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所选装置中还需要改进的方法是 。
(3)实验室常用 (填药品名称)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要能达到“随开随起,随关随停”,需要选用的仪器有B和 。
(4)某同学选用B和C装置组合制取氧气,该组合的优点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对CO还原Fe 2O 3粉末的实验进行探究(固定装置略)。
【查阅资料】CO能溶于铜液[醋酸二氨合铜(Ⅰ)和氨水的混合液]
(1)按如图连接装置A﹣E,在装入试剂前,先 。
(2)写出装置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通入CO 2一段时间后,先点燃 处酒精喷灯(填"A"或"D")。
(4)装置C中玻璃管的作用: 。
(5)反应一段时间后,能证明CO与Fe 2O 3反应的实验现象: ; 。写出装置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某同学认为该装置有缺陷,需在装置E后再连接装置F,其目的是 。装置E、F的接口连接顺序:a连接 (填"b"或"c")。
如图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图1实验中高锰酸钾能溶解在水中,却几乎不能溶解在汽油中。由此可知,物质的溶解性与 有关。
(2)图2实验中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由此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3)图3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结束后发现测定结果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写出一种原因即可)。
(4)图4为稀释浓硫酸的实验。其中a中盛放的物质是 。
根据如图图示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标有字母a的仪器名称 ;
(2)实验室制取O 2的反应原理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你选择的发生装置 (填字母)。
(3)实验室制取CO 2的反应原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制得的CO 2中通常含有少量的HCl和水蒸气,若要制取干燥纯净的CO 2,正确的装置链接顺序是 (填字母),饱和NaHCO 3溶液的作用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将CO 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的原因 。
现有一包不纯的固体,可能含有、、、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如下实验。
(1)取适量固体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无氨味,则原固体一定不含 。
(2)另取适量固体加水溶解,过滤得白色固体A和无色滤液B,则原固体中一定含 。
(3)取固体A,加入过量稀,固体全部溶解,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 ,写出步骤(2)中生成固体A的化学方程式 。
(4)取少量滤液B,滴加足量溶液,产生沉淀,静置,向上层清液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则原固体中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含。
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用装置甲制取氧气,采用该收集方法的依据是 。用收集的氧气做铁丝燃烧实验,应预先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 。
(3)用装置乙制取气体,实验结束时,为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应采取的操作是 。
(4)在加热条件下,用醋酸钠(CH3COONa)固体与碱石灰中氢氧化钠反应制取甲烷,同时生成碳酸钠,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甲”或“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我国“十四五”规划已经明确“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目标。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不再增长。如图为自然界中CO2的循环图,图中箭头指向表示产生(排放)或消耗CO2的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1)途径①需要消耗空气中的 。
(2)途径②中,枯枝败叶中的纤维素[化学式为(C6H10O5)n]在微生物作用下彻底转化为CO2和H2O,该转化中消耗O2与产生的CO2分子个数比为 。
(3)途径④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白天 夜晚(填“大于”或“小于”)。
(4)途径⑤消耗的化石燃料是 (填“可”或“不可”)再生资源。
(5)降碳的一种途径是在合适的催化剂条件下,将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使碳全部转化为乙烯(C2H4)、同时生成另一种化合物。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某年通过不同途径产生或消耗碳量的相对值如下表所示:
途径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相对值 |
0.6 |
60 |
60 |
121.8 |
5.5 |
92 |
90 |
据表可知,这一年大气中碳量增加了 (用表中相对值计算)。为达成“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目标,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开发新能源
B.植树造林
C.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进一步分析上表回答:人口增多是否是大气中碳量增加的主要因素,并说明理由 。
钨(W)是一种重要的战略金属。实验室需用干燥的H2还原WO3制备金属W,所用装置如图所示。已知Zn粒中往往含有ZnS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可用于吸收氧气。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①中用到的仪器有长颈漏斗、带导管的橡胶塞和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 、ZnS+2HCl═ZnCl2+H2S↑。
(2)装置②的作用是安全瓶防倒吸,则a连接 (选填b、c、d或e)。
(3)装置③中盛装NaOH溶液,其作用是 。
(4)装置④⑤中盛装的溶液依次是 、 。
(5)装置①是启普发生器的简易装置,关闭活塞K后装置①中反应很快停止,其原因是 。
牙膏中常用碳酸钙粉末做摩擦剂,利用石灰石(杂质不溶于水和酸)制备纯净碳酸钙的一种方法如图。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操作1的名称是 。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该方法中,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对制备碳酸钙是否有影响?判断并简述理由 。
(4)大气中CO2含量不断上升,会导致 。我国在联台国大会上提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请提出一条实现“碳中和”的措施 。
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氧气有多种方法:
①用装置A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装置E收集氧气,检验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
②用过氧化氢溶液和 混合制取氧气,反应后通过 、洗涤、干燥等操作回收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其中 (填仪器名称)用来添加稀盐酸。
(3)实验室常借助传感器研究气体的性质与变化。蜡烛在充满空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稍后熄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采集瓶内氧气浓度变化的数据,如图所示。分析该实验可知:
①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②当氧气浓度变为 %时蜡烛不再燃烧。
③蜡烛熄灭后集气瓶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请同学们用如图装置完成相应气体的制取。
【资料】已知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以下两个反应均可产生氨气:
①碳酸氢铵受热分解:NH4HCO3H2O+CO2↑+NH3↑
②熟石灰与氯化铵固体共热:Ca(OH)2+2NH4ClCaCl2+2H2O+2NH3↑
【解决问题】
(1)实验室若用加热熟石灰与氯化铵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氨气,其发生装置可选用上述装置中的 (填字母代号),在用D装置收集氨气时可在a端放置一团蘸有酚酞试液的湿棉花,以便 。在选择制取氨气的反应原理时,选用反应②而不选用反应①的理由是 。
(2)上述装置中X仪器的名称为 ,请写出一个用A装置制氧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如图为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装置的示意图,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 。
(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序号)。
(3)收集装置中, (填序号)装置收集到的氧气最纯净。
(4)若用F装置干燥氧气,气体应从导管 (填“a”或“b”)端通入。
小明认为教室内空气中氧气含量比室外低,于是想用红磷测定教室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老师告诉他,足量的红磷燃烧并不能耗尽空气中的氧气,建议用一氧化氮气体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进行如图所示实验:用注射器获取 毫升教室内的空气,通过导管缓缓地全部推入量筒,与量筒内足量的 毫升一氧化氮气体混合,待充分反应后,读出量筒中剩余气体体积为 毫升。
说明:① 、 、 都是在与教室气温、气压相同的状态下测得。
②一氧化氮难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③同温同压下,在氢氧化钠溶液参与下,4体积一氧化氮与3体积氧气恰好完全反应,且产物能完全被溶液吸收。
(1)小明用气密性良好的注射器,获取 毫升教室内空气的具体操作是 。
(2)实验测得教室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用 、 、 表示)
(3)小明提出,注射器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也会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从而影响实验结果。但老师指出,相比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二氧化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属于“次要因素”,不是“主要因素”,可忽略不计。还有许多科学实验中存在“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请再举一例并指明次要因素。
某兴趣小组利用图一装置探究浓度、温度等条件对物质燃烧的影响,进行了以下操作。
①点燃蜡烛后伸入广口瓶,立即塞紧橡皮塞,观察到蜡烛在瓶内燃烧,白磷不燃烧。
②待蜡烛自动熄灭,装置冷却后,在时,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广口瓶,铝盒中的白磷开始燃烧。
图二是广口瓶内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图二中时间内,曲线下降的原因是 。
(2)生石灰的作用是 。
(3)盛放在铝盒中的白磷燃烧,说明金属铝具有良好的 性。
(4)本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 (填序号)。
A.可燃物燃烧氧气必须充足
B.白磷燃烧结束后广口瓶内没有存在
C.蜡烛燃烧需要的最低浓度高于白磷燃烧需要的最低浓度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