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实验: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我提出的问题是: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1)我的假设是: 。
实验方案设计:将活蚯蚓放在粗糙纸上,观察它的运动;再将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重复上述实验3-5次。
(2)预测结果:蚯蚓在粗糙纸面上的运动速度比它在光滑的玻璃板上的运动速度要 。
(3)蚯蚓的前、后端可以直接确定,因为环带靠近身体的 部。
(4)实验结束后如何处置蚯蚓?答: 。
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试管编号 |
1 |
2 |
3 |
馒头碎屑或块 |
碎屑适量 |
碎屑适量 |
馒头块适量 |
唾液有无 |
2mL唾液 |
A |
2mL唾液 |
是否搅拌 |
充分搅拌 |
充分搅拌 |
不搅拌 |
保温 |
37℃水浴保温10分钟 |
||
加入碘液 |
2滴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____________,与1号试管起____________作用。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____________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实验结果是_______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的同学提出“除了以上三支试管外,还要设置第四支试管,放入馒头块与清水不搅拌,其他处理均相同”。你认为第四支试管的设置_________(填“有”或“无”)必要。
(5)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口腔对淀粉既能进行_________消化,又能进行____________消化。
实验探究(共6分)
根据“观察蚯蚓”的实验,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过程中,随时用沾水的棉球轻擦蚯蚓的身体,其目的是保持蚯蚓的体表湿润,维持其正常的 。
(2)蚯蚓的前端和后端可依据 的位置来区分
(3)蚯蚓的腹面有许多小突起,叫 ,它们与蚯蚓的 有关
(4)蚯蚓在粗糙的纸上比在光滑的玻璃板上运动速度 一些。
(5)实验完毕后,我们应将蚯蚓 。
某同学为探究如何保鲜肉汤,做了如下实验,该同学将甲、乙两装置装好后,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后若干分钟,然后都放在室温25℃的环境中,几天后甲肉汤变质,乙肉汤仍然保鲜,请问:
(1) 乙肉汤保鲜的原因是
(2) 甲、乙装置采取的是 消毒法。
(3) 实验后,该同学将乙装置的玻璃管取走,并放到冰箱中,若干天后,肉汤将 原因是
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手指上会粘上许多细菌。假设:常洗手可以减少手上的细菌数量。甲乙两个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利用盛有灭菌肉汁蛋白质固体平面培养基的培养装置,分别进行了细菌培养实验。如下图所示,请评价他们的实验方案。
(1)你认为 同学的设计合理,理由是
(2)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
(3) 放在28 ℃环境中培养是因为 无菌操作是为了
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 乙组接种细菌后也放在无菌条件下。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请根据上述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的变量是 。
(2)在该实验方案中,设置甲组的目的是 。
(3)若按该方案进行实验,得出了“细菌对植物遗体具有分解作用”这一结论时,观察到的实验现是 。
在探究蚯蚓的运动中,我们将蚯蚓分别放在糙纸和玻璃版上,发现蚯蚓在玻璃版上运动的速度比在糙纸运动的速度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观察过程中,你如何保证蚯蚓能正常呼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后将蚯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探究种子的萌发,某生物兴趣小组作了如下实验:将蚕豆种子放在培养皿内的棉花上,种子上面盖上一层纱布,然后进行以下四组实验。请你根据表格中提供的数据和结果回答问题。
实验 |
棉花状态 |
温度 |
空气 |
发芽率 |
A |
干燥 |
23° |
接触 |
0 |
B |
潮湿 |
23° |
接触 |
100% |
C |
潮湿 |
-5° |
接触 |
0 |
D |
水中 |
23° |
隔绝 |
0 |
(1)选择A、B两组的实验变量是 。
(2)选择D、B两组实验可以证明蚕豆种子萌发是否需要 。
(3)实验D与实验A不能进行对照,原因是这一对实验有关的操作中,有 个不同的因素,没有遵循控制 的原则。
(4)在学习科学探究中,下列有助于将来取得科学成就的是( )
A.认真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B.勇于创新的精神
C.勇于挑战前人的观点
D.以上都对
生物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把章鱼(软体动物)放入大鱼缸里,中间放一块玻璃板将鱼缸隔成两部分,其高度低于鱼缸的高,使章鱼能从鱼缸的一侧越过玻璃板游向另一侧,将食物如小虾放入远离章鱼的那一端,当它看见食物时,只是扑玻璃板,在玻璃板上乱碰,不会绕过玻璃板去捕捉。多次碰撞之后,才能越过障碍捕捉到小虾。在做狗越过障碍取得食物的实验时,看到狗较快地学会绕道;而猴子只要一次就学会绕道而获得食物。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实验中,章鱼、狗和猴子越过障碍而获取食物都属于学习行为。这是动物在___________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_________和__________而获得的行为。
(2)上述实验证明,动物越_______,学习能力____________,学习行为越复杂。
图甲、乙表示两块载玻片,分别在载玻片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并使两滴培养液连通,当在两侧载玻片右侧培养液的边缘分别放一粒食盐和一滴肉汁,分析可能出现的现象。
(1)在甲、乙载玻片的下方的( )内用箭头表示草履虫移动的方向。
乙( )
(2)该实验说明生物体(如草履虫)对外界的刺激能作出一定的_________,这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关系密切,它们能①形成赤潮、②寄生在人体内、③净化水体、④作为鱼类的天然饵料。其中对人类有用的是 。(填序号)
中国内地发现人感染H7N9型禽流感病例正在持续上升,截至2013年5月6日,各地共报告确诊病例130人,确诊42人治愈出院,死亡31人,其余患者正在接受治疗.为了防控人感染H7N9型禽流感疾病,某科研机构用健康的小鸡进行了如下实验:
编号 |
实验小鸡数量 |
处理方法 |
实验结果 |
甲组 |
10只 |
给小鸡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 |
小鸡全部存活 |
乙组 |
10只 |
给小鸡注射活的H7N9型禽流感病毒 |
小鸡全部死亡 |
丙组 |
10只 |
给小鸡注射降低活性的H7N9型禽流感病毒 |
小鸡全部存活 |
丁组 |
10只 |
给小鸡注射降低活性的H7N9型禽流感病毒,一周后,再给它们注射活的H7N9型禽流感病毒 |
? |
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问题:
(1)甲组和乙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__.
(2)请预测丁组的实验结果:______.
(3)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携带有H7N9型禽流感病毒的鸡对于健康人来说是______.
(4)为了预防人感染H7N9型禽流感疾病的流行,卫生专家指出:“应尽可能减少与禽类不必要的接触,尤其是与病、死禽的接触”.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这属于______.
(5)某人想通过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来预防H7N9型禽流感,你认为能否起到预防作用?______.
(每空2分,共8分)下面是某同学在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食”的实验设计。
材料用具:一截劈开的竹筒(长15cm)、一只蚂蚁、一杯蜂蜜水、一杯清水、一个放大镜、两支滴管
实验步骤:
①在竹筒的两端,分别用两支滴管各滴上一滴蜂蜜水和一滴清水,将一只蚂蚁等距离放在两滴水之间。(如下图)②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
请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
(3)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
预测一: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清水一端或停留在原处不动或不定向爬动,则不能说明蚂蚁喜欢甜食。
预测二: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蜂蜜水一端取食,则说明____________。
(4)本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洗手看似简单,殊不知其中大有学问。某校学生兴趣小组的两位同学利用盛有无菌培养基的培养装置,分别设计了洗手能减少手上细菌数量的验证实验:
(1) 该实验提出的探究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同学的设计更合理,因为他设置了________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__。
(3) 细菌在适宜的温度、营养物质充分时,进行旺盛的_______生殖。遇到恶劣环境,细菌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叫做_________。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用银边天竺葵作为实验材料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步骤,请你根据以下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一昼夜后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主要原因是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了____________,步骤①用黑色塑料袋遮光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中,叶片的b 、c两处形成了相互对照,其变量是___________。
(3)步骤⑦中a、c相互对照的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可以说明____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把等量的玉米植株的不同器官放在透明的封闭容器中,并把它们暴露在不同颜色的光照下,8小时后,对容器中的氧气进行测量,得到下表所示的数据。请分析回答:
容器 |
器官 |
光的颜色 |
温度(℃) |
O2增加量(mL) |
甲 |
叶 |
红 |
22 |
120 |
乙 |
叶 |
绿 |
22 |
15 |
丙 |
根 |
红 |
22 |
0 |
(1)分析可知,容器_________中的光合作用速率最快。实验中发现,容器壁上附着有一些水珠,这些水珠的出现主要与叶片的_________这一生理过程有关。
(2)对比容器甲、乙可发现,_________是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重要因素。容器丙中O2增加量为0mL,导致这一结果产生的原因是根细胞中没有_________ 。
(3)将容器甲或乙中的叶片放在盛有_________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向处理后的叶片上滴加碘液,发现叶片变蓝,说明光合作用能制造_________。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