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威尼斯是举世闻名的水上城市。小艇成了重要的交通工具,相当于于街头的汽车。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船。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新月的样子。行动起来,轻快,灵活,仿佛一条蛇。
我们在船舱里,坐在像沙发一般软软的皮垫子上看书,或是拉开窗帘,望望来往的船只,还有桥梁,怪有意思的。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时候,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总能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在极快的时候,他能够拐弯;在拥挤的时候,他能够挤进挤出。我们看是极险极窄的地方,小艇能够穿过去,而且速度非常快,两边的建筑物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开动船只不受阻碍。 ( )
(2)做事慌张而没有条理。 ( )
(3)全世界有名。 ( )
2.用直线画出文中描写威尼斯小艇外形的句子。
3.文章的第三节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采用了先_____________,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手法。
喜剧大师卓别林
卓别林是举世公认的喜剧大师。1914年2月28日,他在电影《阵雨之间》中创造了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这个流浪汉的形象特征是:头戴圆顶礼帽,足登大皮靴,手持一条竹手杖,走起路来像鸭子一样摇摇摆摆。这个形象后来成为卓别林喜剧电影的主要形象,人们一见这个形象就会哄堂大笑。卓别林的代表作有《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等,是电影史上经典性的喜剧片。
1.写出表示“笑”的词。
例:哄堂大笑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出一个人的形象,用上加粗的词。
例:这个流浪汉头戴圆顶礼帽,足登大皮靴,手持一条竹手杖,走起路来像鸭子一样摇摇摆摆。
妹妹当上了小花童,她头戴__________,足登__________,手持__________,走起路来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短文,完成练习。
尾巴比赛
森林里,动物们在进行“尾巴比赛”。
啄木鸟第一个拍拍翅膀飞到松树上,它用爪子抓住树干,还用尾羽撑着身子,好像坐在小凳子上。然后用尖嘴啄了几下,就把树里的小虫 捉出来了。
没等啄木鸟下来,松鼠就跳上树去表演了。它表演的项目是高空跳伞。松鼠张开蓬松的大尾巴,从树上跳下来,刚好落到老猴子的面前。
姬袋鼠妈妈和它的三个孩子也来了。只见三只小姬袋鼠一起跳到妈妈背上,不到一秒钟,各自把小尾巴卷住了妈妈的大尾巴。它们在林子里不紧不慢地转了一圈。小兔子们见了,都说姬袋鼠妈妈带孩子的办法真好。
老猴子看了大家的表演,笑着说:“好! 全是有用的尾巴。”
(1)参加尾巴比赛的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猴子说大家的尾巴全是有用的尾巴,这是为什么?把句子说完整。
①啄木鸟的尾巴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松鼠的尾巴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姬袋鼠的尾巴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不保护环境(节选)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任意排放“三废”。每年,全世界________空中的有害废气总量有6亿多吨,________的废水有4200多亿吨,废渣的________量也十分惊人。1873年以来,西方社会仅死于大气污染的就有一万多人,患病者就不计其数了。水污染就更严重了,世界上主要的水体都不同程度受到“三废”的污染,甚至南极的企鹅体内都检查出毒性很大的多氯联苯等化学物质。巨大的污染,使得海洋生物大量减少,许多鱼、贝类濒临绝迹。日本的大阪湾曾以盛产鱼虾著名,如今在这里作业的渔民,拖出的渔网中,垃圾比鱼还多!
工业和城市过分集中是污染和破坏环境的重要原因。如日本,70%的工厂挤在2%的国土上,1%的国土生活着25%的人口;美国东部地区12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汇集了全国制造业的70%和近一半的人口,使这些地区成了世界上有名的”公害地区”。城市人口过分集中带来的垃圾、污水、废气等环境污染问题也尤为重要。
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也严重加速了地理环境的恶化。如美国和俄罗斯出现“黑风暴”,就是因为森林草原被毁以后形成裸地,大风一起,尘沙飞扬,天昏地暗。墨西哥城在80年中下沉了9米,就是由于过量抽取地下水造成的。
破坏环境的途径还有很多很多,但地理环境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它有自己的原则,谁违背都将受到自然的惩罚。
(1) “三废”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本大阪湾拖出的渔网中,垃圾比鱼还多”说明________对海洋的污染。(4分)
(2) 第2自然段话空格出应填的词语是( )。(4分)
A.排入-排放-排弃 | B.排放-排弃-排入 |
C.排放-排入-排弃 | D.排弃-排放-排入 |
(3) 第3自然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线部分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4分)
(4) 地理环境有自己的原则,谁违背都将受到自然的惩罚,墨西哥城过量抽取地下水所造成的惩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 请围绕“假如不保护环境”展开想象,写一段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青 山 不 老(节选)
看完数,我们在村口道别。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会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1) 联系课文想想,老人是怎样实现自己的价值的?
(2)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中,“另一种东西”是什么?
(3) 联系课文,为什么作者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读书如吃饭(节选)(10分)
雷抒雁
可对我,读书确如吃饭。吃饭,一日三餐,不能简略;读书,是和吃饭一样,不可忘记、不可马虎、不可一日荒过。
我的居室,书之外,少有长物。桌上、几上、厨上、厕上、床上,随处都有书。入睡之前,睡醒之后,都是读书的好时间。有时,偶尔失眠,便又开灯看书,直至倦极入睡。如厕,则有一些简短已成独立单元的书,摆在那里,一次读完一个单元。
读书可以增智、明理、添趣。常常为一件事、一通理,眼睛一亮,茅塞顿开,心里豁然开朗,独自傻了一般,抚掌不已。过去总听人说,读书有“不用之用”,看似闲书,却养神养气,延年增寿,如今信然。
我说读书如吃饭,其实是一要养成读书习惯;二要有阅读的饥渴感。当代人,较为注重功用,急功而近利;据说,现在又是快餐时代,一切都讲究“快”和“实际”。用“读图”、看电视、上网代替阅读。一本书,十多万字,数十万字,字字过目,行行过脑,太累!没有阅读习惯的人,没有阅读迫切感的人,实在难以坐下来。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是世界的客观存在。但书籍可以让我们与古人交谈,可以让我们与后人共语。当一部好的图书在你面前打开时,就是为你连接起通往世界的桥梁,为你打开通向古今的时间隧道。或者说,就像郁闷的日子,在你眼前打开一扇窗户,摆上一盆怒放的花朵。
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高雅!但我易一字:“不可居无书。”真正不厌弃你的朋友,是图书;真正使你变得高雅和有用的朋友是优秀的图书。
(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2分)
茅塞顿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抚掌不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短文的第2自然段,你体会到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说“读书如吃饭”的真正目的是要告诉人们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认为书籍有什么作用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说“读书如吃饭”,你认为读书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2分)
书是知识的宝库。人们常说:“开卷有益。”当你打开五彩缤纷的图书,你便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动人的小说,美丽的诗歌,感人的童话……让你爱不释手,给你带来无穷的快乐。书不仅是知识的宝库,而且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一位大文豪说过:“读一本好书就仿佛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寂寞时,它会给我们安慰;有疑难时,它会给我们解答;遇到挫折时,它会给我们鼓舞和力量;迷失方向时,它会给我们指出光明的方向。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2分)
( )的宝库 ( )的小说 ( )的诗歌 ( )的童话
(2)用“‖”把这段话分成两层,并写出每层的意思。(4分)
(3)文中画“____”的句子是一个什么句子?起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说“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的理由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仿照短文中画“ ”的句子,试着写一个这样的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恐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我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因为那样不会被人注意。进来看书的人虽然很多,但是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象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1)在文中找出一句最能体现“我”的复杂心理的句子抄下来。
(2)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我”惧怕什么
(3)从文中你认识了一个怎样”我”?
句段赏析屋。读课文语段,完成练习。
(1) 我看的闲书可多了,《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我都看。我是主张看闲书的,为什么呢?
①“我”是谁?课题中为什么称他为“大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 主张看闲书的理由是什么?联系上下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________首诗,________篇古文,这是最________的要求。
①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②这句话表达了季老对读书的什么见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羊吃草的启示
小斌
我家后面有一片绿草茵茵的坡地,那就是我小时候放羊的地方。
太阳隐去了羞得通红的大圆脸,偏南风吹来五彩缤纷的晚霞,这是夏天里最怡人的时刻。羊吃草,要数这时最欢了。瞧,它们那副聚精会神的样子,真好像世界上再没有事可使它们分心了。它们把小嘴儿贴在草上,鼻翼不停地动着,有毒的“土香草”被留下了,嫩芽一根接一根被扯断了送进嘴里。长长的羊嘴巴一歪一歪的,是那样永不倦怠地咀嚼着……几只羊吃过了草,在习习晚风中躺下来“翻草”。胃里尚未消化的草根、草茎,这时又被送进口中,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咀嚼。
羊吃草,实在有趣。要是每个孩子都能从中吸取教益,那该多好啊!我们的学校,不正是这一片绿草如茵的坡地吗?同学们在校学习是否专心致志、珍惜大好时光呢?对于我们周围的世界分得清嫩芽和“土香草”吗?特别是羊吃草那一丝不苟、不厌其烦、永不倦怠的精神,同学们有没有做到呢?新的知识学完了,对于那些不理解或消化不透的“草根”、“草茎”,同学们是否善于经常“翻草”、反复咀嚼,直到完全消化为止呢?
我不止一次观察过羊吃草,也不止一次地琢磨上面这些问题。要是我们在学习中像小羊吃草那样,那我们还有什么知识学不好呢?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把 比作“一片绿草如茵的坡地”,把 比作“土草香”,把 比作“草根”、“草茎”,把 比作“翻草、反复咀嚼”。
◆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子的意思。要是我们在学习中像小羊吃草那样,那我们还有什么知识学不好呢?
◆这篇短文对你读书有哪些启示?试着写一写。
仔细读课文,根据“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这句话回答问题。
(1)“三贯通”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中“贯通”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①这句话是季老针对苗苗偏科而说的。( )
②这句话告诉我们21世纪需要的人才是会三种本领的人。( )
③21世纪的人才是一种综合型人才,是适应世纪发展需要的人才。( )
阅读答题。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 )落山涧( ),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 )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 )哩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1.在文中括号里给加点的字注音。
2.“居高临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山涧”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文段拟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描写了壮士们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表现了壮士们__________的精神。
学完课文。把你的感悟写下来吧。
五壮士说的最让你难忘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让你刻骨铭心的一个镜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回忆中的家(节选)
爱丽希·克斯特
当我还是个十岁孩子的时候,我非常想要一辆自行车。我父亲说我们穷得捉襟见肘。从那时起我就不再提起此事……直到有那么一天,我从年市上跑回家,激动地告诉家里的人,摸彩的头奖是——一辆自行车!而一张彩票只要二十芬尼!父亲笑了。我请求道:“我们买两张彩票,或者甚至三张彩票,行吗?”父亲回答说:“我们穷人没有那么好的运气。”我央求着,父亲摇摇头。我哭了起来。于是他让步了。“行吧,”他说,“明天下午我们去赶年集。”我高兴极了。
第二天下午到了。谢天谢地,车子还在原地放着。我可以买一张彩票。摇奖的轮盘嘎嘎吱吱地转着。我没中彩。不要紧,车还在,没有人把它赢走……头奖第二次开奖的时候,我手里拿着第二张彩票,心都要跳到嗓子眼上了。摇奖的轮子吱吱嘎嘎地响着。咔哒一声停了下来。中奖号正是27号——我赢了。
父亲死后很久,母亲才把当时的真相告诉我……父亲头一天晚上去找房东借了150马克。然后又找摸奖处的人,按商店价格买下这部自行车,并对他说:“明天我带一个小男孩来,请您让他的第二张彩票中奖。他得比我更好地学会相信他的运气。”摇彩轮的人手艺很熟练,他非常有把握,想让哪个号码中奖,哪个号码就中奖。
这笔钱是我父亲分很多期一点点还清的……而我却很高兴,只有孩子才会那么高兴。因为我的车确确实实只花了40芬尼。
1.文中“心都要跳到嗓子眼上了”这句话的意思是
。
2.文中“我”真的中彩了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表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拓展。
学溜冰
从前有一位体育老师,教我们溜冰。
开始时,我不知道技巧,总是跌倒。所以,他给我一把椅子,让我推着椅子溜。
果然,此法甚妙。因为椅子稳当,可以使我站在冰上如站在平地上一般,不再跌跤,而且,我可以推着椅子行进,来往自如。
我想,椅子真是好!
于是,我一直推着椅子溜。
溜了一个星期之久,有一天,老师来到冰场,一看我还在那儿推着椅子哪!这回他走上冰来,一言不发,把椅子从我手中搬走。
失去了椅子,我不觉惊惶大叫,脚下不稳,跌了下去,嚷着要那椅子。
老师在旁边,看着我在那里叫嚷,无动于衷。我只得自力更生,站稳了脚步。我这才发现,我在冰上这样久,椅子已经帮我学了很多。但推椅子只是一个过程,真要学会溜冰,非得把椅子拿开不可——没有人带着椅子溜冰的,是不是?
不要以为你离开某人就活不下去!
更不要使你自己离开某人就活不下去!
世上没有人可以支持你一生!别人可以在你必要时扶你一把,但是别人还有别人的事,他不能变成你的一部分,来永远支持你。所以还是拿出力量来,承认“坚持独立,自求多福”这八个字吧!
1.读拼音,写词语。
nuò ruò jué jiàng zǔ nǎo kǒng bù
( ) ( ) ( ) ( )
2.根据文章的内容,用“‖”把文章分成两部分,并概括每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3.故事中,在我初学溜冰时,老师为什么给我一把椅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我能推着椅子自如溜冰时,老师为什么又把椅子搬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怎样理解故事中“椅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结尾“坚持独立,自求多福”这八个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简要地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煮 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转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吗?”爷爷笑了:“书是精神食粮嘛,既然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
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常常是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作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嘛。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床,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呀!这样‘煮’下去,你[ ]能体会文章情感,[ ]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哩。
1.在文中的[ ]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2.文中“煮书”的“煮”具体含义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________的名句,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尽量引用文中的词句作答)
4.和下面例句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句是 ( )
例句:既然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
A.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
B.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吗? |
C.肚子里词多了,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
D.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 |
5.短文中爷爷把书籍比作人类的“精神食粮”,除此之外,关于书籍的比喻你知道的还有哪些?请写出你知道的有关书籍的两个比喻句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篇短文,对你今后的语文学习有什么重要的启发?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写一写阅读后的心得和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