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相比,不同点是
A.改变了社会性质 | B.废除了农奴制度 |
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 D.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
1885年,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发表《脱亚论》一文,日本从此开始“脱亚(亚洲)入欧(欧洲)”的进程。以下措施中,与这一政策相符的是( )
A.实行“废藩置县” | B.允许土地买卖 |
C.提倡“文明开化” | D.对外侵略扩张 |
“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是日本政府于1872年向国民提出的口号。这说明明治政府非常重视 ( )
A.殖产兴业 | B.发展教育 | C.废藩置县 | D.革除旧习 |
1868年,某日本官员说:“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日本人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的措施是( )
①废藩置县 ②建立天皇制
③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④提倡文明开化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在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不同的国家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对比法、俄、日三国,下面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法国是通过革命,日、俄是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
B.法、日、俄三国最终都确立起君主立宪制 |
C.日本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曾面临外来危机 |
D.俄国和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保留了许多封建残余 |
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说:“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这段话体现的治国思想是( )
A.鼓励人民富裕起来 | B.对外掠夺 |
C.学习西方 | D.工业兴国 |
胡锦涛同志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演讲时谈道:“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人努力学习吸收世界先进的文明成果,逐步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现代化国家。”日本在明治维新中体现学习世界“先进文明成果”的内容有
①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②“废藩置县” ③提倡“文明开化” ④努力发展教育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这两次改革相同的内容是( )
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 B.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
C.解决农村土地问题 | D.提倡教育文明开化 |
日本明治维新诸改革中,“废藩置县”的根本目的是( )
①建立府、县、道地方行政区划 ②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③消除封建割据势力 ④强化天皇专制制度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②③④ |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贵族发表演说:“……农民和地主之间存在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情,……”在随后的改革中,化解敌对悄绪的措施是: ( )
A.农民要接受村社的严格管理 |
B.农民只有支付高额赎金才能获得土地 |
C.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块土地 |
D.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自由选择职业。 |
有学者认为:“没有一个国家能像日本那样在西方经济和军事技术优势的挑战面前做出这样迅速和成功的反映。”19世纪中期,日本面对西方挑战作出的“反应”是( )
A.实行大化改新 | B.废除农奴制 |
C.实行明治维新 | D.颁布《权利法案》 |
据统计,日本在短短的15年的时间内,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并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内,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差不多用了200年左右时间才完成的资产阶级现代化的进程。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日本的侵略和掠夺 | B.日本的农奴制改革 |
C.美国对日本的扶持 | D.日本的明治维新 |
史学界普遍认为: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得出这一认识的主要依据是( )。
A.改革使俄国摆脱了民族危机 | B.改革使农奴无偿获得了土地 |
C.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 D.改革废除了沙皇统治 |
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说:“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之多寡, 而物之多寡又起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指导思想的是
A.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 B.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
C.殖产兴业,发展近代工业 | D.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