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图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一中,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的转运速率无影响 |
B.图二中,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出生率逐渐增大 |
C.图三中,f—g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减半 |
D.图四中,所用到的酶有逆转录酶和DNA聚合酶等 |
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
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
C.群落演替是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 |
D.人类活动不会影响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调查方法之一为样方法,下列关于样方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调查鱼塘中鲫鱼种群密度可以选择样方法 |
B.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以选择样方法 |
C.需要在生长密集的地方选取样方 |
D.压在样方边线上的个体应舍弃 |
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错误的是
A.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先滴加培养液再盖上盖玻片后计数 |
B.吸取培养液前应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使酵母菌均匀分布 |
C.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 |
D.实验结束后,将血细胞计数板浸泡、冲洗后晾干 |
20世纪30年代,人们将环颈雉引入一个岛屿,在1937—1942年期间,这个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年份(年) |
1937 |
1938 |
1939 |
1940 |
1941 |
1942 |
种群数量(个) |
25 |
46 |
208 |
440 |
770 |
1380 |
A.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为1380个
B.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该种群种内斗争逐渐减弱
C.在1937—1942年期间,该种群数量增长大致呈“S”型
D.该种群数量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
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经历了草本、灌木、乔木三个阶段 |
B.表中的数据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的 |
C.乔木阶段物种丰富度最高,群落结构最复杂 |
D.该群落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及寄生等 |
下列关于蓝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蓝藻能使水体呈现绿色,表明蓝藻是一种多细胞生物 |
B.蓝藻含光合作用的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
C.蓝藻是原核生物中唯一一种自养型生物 |
D.一池塘内所有蓝藻构成了一个种群 |
某生态园的面积为40hm2,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仓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20只作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00只,其中发现6只带有标记。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农场仓鼠的种群密度约为4000只/hm2 |
B.仓鼠在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导致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密度大 |
C.此种方法可以调查该地的物种丰富度 |
D.生态园防治鼠害可以提高生产者到其他生物的能量传递效率 |
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时间/天 |
1 |
5 |
9 |
13 |
17 |
21 |
25 |
29 |
33 |
37 |
成虫数/只 |
6 |
10 |
28 |
71 |
131 |
207 |
270 |
302 |
327 |
341 |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形增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图甲曲线分析,可以判断经过一昼夜,玻璃罩内的植物有机物的量减少 |
B.假设图乙中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
C.图丙是用目镜10×、物镜10×组合下看到的细胞图像,若将物镜换为40×后再观察,视野中可看到2个完整的细胞 |
D.据图丁可以判断此状态下A处溶液浓度大于B处溶液浓度 |
某种群的年龄结构如甲图所示,增长曲线如乙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结构 |
B.甲图的年龄结构是稳定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结构 |
C.甲图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结构 |
D.甲图的年龄结构是稳定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结构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