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宋明理学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一位理学家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这体现下列哪一种理论观点?

A.理在气先 B.发明本心
C.格物致知 D.经世致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经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 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乙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理学最为推崇的《大学》出自《礼记》,它指出:“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反映出来宋明理学 (      )

A.以修身为本 B.以格物为本
C.以平天下为本 D.以礼记为本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朱子云:“若在理上看,则是虽未有物已有物之理。”由此可见,两人都试图

A.揭示自然规律 B.论证天人关系
C.发现人性本质 D.探寻事物本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佛教主张出家,本有悖于孝亲的儒家伦理,但是东晋高僧慧远却提出了“忠孝之意,表于经文”的论断。这说明(     )

A.佛教传入后出现本土化趋势 B.儒佛两家思想主张相互对立
C.佛教开始动摇儒家正统地位 D.佛教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隋唐时期,宗教文化政策一直是朝野上下争论不休的政治问题之一。但总的来说,隋唐帝王对儒、道 、佛三教采取兼收并蓄、严密控制的政策。这说明

A.宗教已经成为国家意识形态 B.隋唐时期思想文化的多元化
C.帝王力图借助三教巩固统治 D.宗教信徒众多影响社会安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独禁人的本能。”假如你同意他的观点,那么你的论据是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致良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乾隆年间,戴震主张“理存于欲”,“人生而后有欲、有情、有知,三者,血气心知之自然也。”其思想

A.得到佛教人士的认同 B.得到理学人士的赞同
C.与文艺复兴哲人观点相近 D.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 “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朱熹借用佛教“月印万川’’说:“本只是一个太极……如月在天,只一而已,及散在江湖,则随处可见,不可谓月已分也。"朱熹的“扇子之理”说,扇子之物出现之前,已有扇子的道理;据此制作扇子。朱熹以此论证(     )

A.三纲五常的合理性 B.格物致知
C.道家和儒家相容 D.理是万物的本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韩国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在中国热播,其中有这样一段剧情:宜花是个“望门寡”,婆家为了获得烈女碑不惜让宜花死去,为了躲避婆婆的折磨,宜花在都敏俊的护送下回到娘家……表面高兴的父母却背地里商量着怎样杀掉自己的女儿,理由是宜花带了一个不明不白的男人回家,给家族造成了极坏的声誉影响。这样的事情在中国古代常有发生,影响这类事件的思想因素是(   ) 

A.儒家思想的“仁”“爱”观 B.宋明理学观念
C.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潮 D.小农经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随着社会的变迁,儒家文化自身也在不断地充实和发展,下列各项能够体现儒家思想与时俱进精神内涵的是(     )
①汉代董仲舒将“春秋大一统”融入儒家思想
②宋代儒学家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
③明清时期的儒学家将儒学神圣化
④当今为建立和谐社会充分发掘儒家思想的深层内涵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所谓“朱陆同异”是我国学术史上的一个老问题。解放后的一些哲学史著作一般把陆学看做主观唯心主义,把朱学看做客观唯心主义。但学者华山认为朱陆两家对哲学的看法基本站在同一立场,都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以下陆九渊的言论中能为学者华山的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A.“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
B.“中庸言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是格物之方。”
C.“此理在宇宙间固不以人之明不明,行不行而加损。”
D.“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荀子说:“君有过谋过事,将危国家、殒社稷之惧也,大臣父兄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去,谓之谏;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死,谓之争……传曰:‘从道不从君’,此之谓也。”下列思想中继承和发展了这一主张的是

A.韩非“法不阿贵”的思想 B.董仲舒“三纲五常”的思想
C.朱熹“道统论”的思想 D.顾炎武“众治”的思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