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对知识的看法不同于普罗泰(塔)戈拉,二者的区别在于
A.知识是否决定人的价值 | B.辩论是否能够获得知识 |
C.是否强调道德修养 | D.学习是否是获得知识的途径 |
在欧洲文化史上,苏格拉底被誉为“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以下言论能体现其对真理矢志不移追求的是
A.“未经过考察的生活并不值得过” | B.“顺应自然的生活是至善的生活” |
C.“上帝的恩典不是赐给所有人的” | D.“须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
苏格拉底曾说:“我认为,想要得到正确的判断,要根据知识,而不应根据多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苏格拉底批判雅典民主制的弊端 |
B.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
C.苏格拉底反对民主制度 |
D.苏格拉底认为知识等同于法律 |
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做不正义的事是出于无知。这是古希腊一位哲人强调知识对人的道德的作用,这位哲人是
A.柏拉图 | B.亚里士多德 | C.苏格拉底 | D.普罗塔戈拉 |
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
A.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 B.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
苏格拉底曾说: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苏格拉底这些话的主要政治意图是( )
A.提倡妇女参政 | B.主张人民主权 |
C.反对轮番而治 | D.重建道德价值观 |
柏拉图在《辩诉篇》中写道,“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代价予以抵制。”苏格拉底主张体现了古希腊公民( )
A.思维敏捷、能言善辩的特点 | B.服从城邦与珍视自由有机结合 |
C.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 D.珍视个人自由,敢于表现个性 |
中西文化交相辉映,如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是同时代的著名戏剧家,下列属于同时代同一领域的文化名人是
A. | 孟子和苏格拉底 | B. | 关汉卿和达尔文 |
C. | 王阳明和哥白尼 | D. | 曹雪芹和孟德斯鸠 |
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前四世纪是东西方哲学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当时儒家的“民本思想”与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主要的不同是 ( )
A.讨论主题不同 | B.诞生的政治氛围不同 |
C.价值取向不同 | D.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 |
古代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如果做鞋或评判鞋的好坏要请具有专门知识的鞋匠,为什么治理国家和评判政治的好坏却不去请教具有专门政治知识的人,而去请教只具有制鞋、做马具等手艺的人,甚至并无任何专门知识可言的人呢?”这表明苏格拉底
A.反对直接民主 | B.反对手工艺人参与国家政治 |
C.反对问政于民 | D.反对当时评判政治好坏的标准 |
孔子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他把智仁勇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它们是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下列思想家的主张与此相似的是
A.普罗泰格拉 | B.亚里士多德 | C.韩非子 | D.荀子 |
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的《德行》诗:“有个故事说,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由纯洁女神们掩护/凡人眼睛看不见/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人物的思想与诗句最为契合的是
A.普罗泰戈拉 | B.苏格拉底 | C.梭伦 | D.彼特拉克 |
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的《德行》诗:“有个故事说,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由纯洁女神们掩护/凡人眼睛看不见/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人物的思想与诗句最为契合的是( )
A.普罗泰戈拉 | B.苏格拉底 | C.柏拉图 | D.亚里斯多德 |
苏格拉底曾强调:“为善至乐”的乐,是从道德中产生出来的;好习惯是一个人在社交场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该言论体现了苏格拉底
A.反对智者学派追求功利 | B.批判传统的自然神信仰 |
C.人应该具备基本的美德 | D.穿着讲究才能完善道德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