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完相关的化学知识后,走进实验室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实验A,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对于实验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①中的铁钉明显锈蚀,由此得出:
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水和 直接接触。欲除去铁锈可用 洗的方法,
(3)实验C是利用体积相同并充满CO2的软塑料瓶、等量的水(瓶①)和NaOH溶液(瓶②)进行实验,根据塑料瓶变瘪的程度证明CO2与NaOH溶液中的溶质确实发生了反应,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实验D的烧杯②中呈现的现象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烧杯①中液体是浓氨水时烧杯②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 色;当烧杯①中液体换成浓盐酸,且烧杯②中液体换成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时,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
兴趣小组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两套实验装置,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装置气密性良好,注射器的摩擦力忽略不计)。
(1)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 (填“装置一”或“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 。
(2)利用合理装置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盛有铜粉的仪器中空气体积 |
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体积 |
反复推拉注射器,当气球恢复原状时,停止推拉并熄灭酒精灯。观察注射器中气体体积 |
25mL |
15mL |
9mL |
分析数据,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 。
(3)实验测得的结果出现偏差的原因可能是 、 。
(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回收利用废旧干电池。
实验1:回收填料中的二氧化锰和氯化铵
查阅资料:废旧干电池填料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锰、炭粉、氯化铵和氯化锌等,其中氯化铵、氯化锌可溶于水。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回收物质的流程如图所示。
(1)操作1和操作2的名称都是_______,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灼烧滤渣l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2:利用外壳回收物锌制取氢气及相关探究
(3)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己知氢气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提供装置如图。
①应选择的制取和收集装置为______(填编号)。
②若用排水法收集并测定气体的体积,则应选用的装置为________。
(4)探究影响锌与稀硫酸反应快慢的因素。反应过程中,用前10min内收集的氢气体积来比较反应的快慢。控制其他条件相同,进行下表三组实验,获得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
试剂 |
前 10 min 内产生的氢气体积(mL) |
|
不同纯度的锌 |
不同浓度的稀硫酸 |
||
a |
纯锌 |
30 mL 30 % |
564.3 |
b |
含杂质的锌 |
30 mL 30 % |
634.7 |
c |
纯锌 |
30 mL 20 % |
449.3 |
①比较实验 a 和实验 b ,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研究硫酸浓度对反应快慢的影响,需比较实验__________(填编号)。
某课外活动小组通过网上资料得知:废弃的定影液中含有一定量的AgNO3。他们从摄影店收集到一些废弃的定影液,准备将其中的银以单质的形式全部回收。于是,他们进行了以下的实验活动:
(1)【设计方案】①加入比银活泼的金属单质 ②除去金属混合物中的杂质;
(2)【小组讨论】①选择加入的金属。
甲同学认为:向定影液中加入过量的铜粉,则得到的金属混合物含有银和铜;
乙同学认为:向定影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则得到的金属混合物含有银和铁。
你认为 同学的方案更合理;
②除去银粉中混有的金属应向金属混合物中加入的试剂是 。
(3)【进行实验】过程如下:
①废弃定影液立金属混合物 + 溶液A ②金属混合物 Ag+溶液B (3)操作a,得金属Ag
请回答:操作a是 ,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
(4)【产品验证】请你设计一种简单方法验证得到的银中是否还含有铁粉,方法是 。
如图为实验室常见的气体制备、收集和性质的实验装置,据图回答。
(1)指出B装置中标号仪器名称:① 。
(2)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为探究氨气的性质,小红利用图中F装置进行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黑色氧化铜粉末变成红色。
【提出问题】得到的红色粉末是什么?
查阅资料:Cu2O是红色,易与稀硫酸反应:Cu2O+H2SO4=CuSO4+Cu+H2O
【猜想假设】红色粉末是①Cu②Cu2O③
【设计实验】小明设计如下实验验证红色粉末中是否含有Cu2O: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红色粉未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 |
|
红色粉末中含有Cu2O |
【实验反思】小明设计的实验无法证明红色粉末中是否含有Cu,原因是 。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I)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Ⅱ)(选用容积为45mL的18×180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下面图I、图Ⅱ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指出实验中A、B仪器的名称:A 、B 。
(2)图I实验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3)图Ⅱ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点燃酒精灯。
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
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
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4)图Ⅱ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 mL刻度处才停止。
(5)对照图Ⅱ实验,你认为图I实验有何不足之处?(回答一点即可) 。
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请回答:
(1)A中红磷必须足量的原因是 ;
(2)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3)C中反应后天平不平衡,该反应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填“是”或“否”);
(4)D实验的目的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雾霾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防治雾霾污染是当前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如图是一种鼻用空气净化器,主要材料是硅胶。净化器中的硅胶结构疏松多孔,对PM2.5的吸收率达99%,说明其具有 性。
(2)目前,国内重型柴油车尾气污染物减排的原理是:在一定条件下,车用尿素溶液先转化为NH3,NH3再与发动机排出的NO反应生成氮气和水。NH3与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某同学收集了某地区的雾霾,将其溶于水后得到试样溶液,该试样溶液中可能含有NH4NO3、NaNO3、BaCl2、MgCl2、Na2SO4五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试样溶液的成分,设计并完成了如图2所示实验。
①白色沉淀D的化学式是 。
②试样溶液加入过量M溶液时生成X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③根据以上实验可以判断该试样溶液中一定含有上述五种物质中的 (写化学式)。
(11)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实验研究高炉炼铁的化学原理,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友情提醒:水会在高温下与铁反应生成氢气和四氧化三铁
(1)已知HCOOH CO↑+H2O,根据该反应制取CO,A处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2)装置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装置B内所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E装置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
(3)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____________(填“A”或“C”)的热源;反应后C装置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待硬质粗玻璃管内物质冷却后再停止通CO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
(4)该装置有一个明显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改进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水蒸气通过灼热的木炭后,流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O 和H2,还有CO2和水蒸气等。请用下图中提供的仪器,选择必要的试剂,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上述混合气体中含有CO和H2。(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加热装置和导管等在图中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盛浓H2SO4的装置用途是 ,盛NaOH溶液的装置用途是___。
(2)仪器 B中需加入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是: ,
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① ,
② 。
(3)固体干燥管 C 中需加入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是: ,
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 。
(4)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用字母表示接口的连接顺序:
g→ab→ 。
(5)能证明混合气中含有CO 的实验依据是 。
(6)能证明混合气中含有H2的实验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
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氢氧化钠、硝酸钠、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小金同学为探究其成分完成了以下实验:
①取少量白色固体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等分为两份;
②往一份无色溶液中加入稀硫酸,产生沉淀质量与所加稀硫酸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③往另一份无色溶液中通入适量的CO2,产生白色沉淀。
请回答:
(1)仅根据②推测原样品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 ;
(2)原样品的所有可能组成是 。
下列是初中化学的三个实验,按要求回答问题:
(1)实验A的实验原理是 ,实验结束后,瓶中剩余气体所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2)实验B探究出的结论是 。
(3)实验C中,只有烧杯①变为红色的理由是 。
小明同学用盐酸和碳酸钙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考虑到盐酸的挥发性等原因,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含有少量的氯化氢和水蒸气,为了收集收集一瓶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小明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看到 现象时,说明D装置内的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了。
(3)B装置的作用是 。
(4)C装置的作用是 。
(5)对于小明同学设计的这个实验方案,谈谈你的改进建议 。
为探究空气的组成,小明用图A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时,取下橡胶塞,点燃红磷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旋紧橡胶塞,这时看到的现象是 ,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2)小明又设计了如图B所示的改进装置(提示:白磷和红磷的燃烧现象相同),其优点是 (只需写1点)。从理论上分析,玻璃管内液面最终将上升至 处(填“1”、“2”、“3”或“4”),但实测结果液面往往偏低,其可能原因是 、
(写出2条)。
(3)从课本镁条燃烧实验小明得到启发,于是他用镁代替红磷,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气瓶,实验完毕,冷却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远大于总容积的1/5。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可能原因是 。
小明将家中清洗伤口用的消毒液--“双氧水”拿到学校的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同学们一起做了如下实验.
【第一组实验】检验该双氧水是否失效.
(1)实验过程
①在试管中加入5mL 的“双氧水”,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未复燃;
②用酒精灯给上述试管加热,液体中有气泡产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仍未复燃;
③如图装置进行操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水槽中冰水所起的作用是
(2)实验结论: .
【第二组实验探究】:氧化铜(CuO)能否催化“双氧水”分解
[猜想]Ⅰ.CuO不是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Ⅱ.CuO参与反应产生O2,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Ⅲ.CuO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 .
[实验]用天平称量0.2gCuO,取5mL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3)完成下表:
步骤③现象 |
步骤⑥结果 |
步骤⑦现象 |
结论 |
溶液中______,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
溶液中有气泡放出, |
猜想Ⅰ、Ⅱ不成立,猜想Ⅲ成立. |
(4)步骤③结束后,用手接触试管底部,感觉烫手.说明“双氧水”分解的化学反应______(选填“放热”或“吸热”).
(5)步骤④需用到的实验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漏斗(带滤纸)、烧杯、______.
(6)操作④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______(填序号).
(7)步骤⑦的目的
(8)过氧化氢能被CuO催化分解放出O2的反应表达式为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