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化学试题 /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初中化学

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1)水是很好的溶剂。右图2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①曲线上P点的含义是         
②某温度下,向分别盛有等质量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试管中,加入10 g水,使其充分溶解,观察到如右图1所示的现象。则该实验的温度         (填“>”、“<”或 “=”)toc。要使甲继续溶解,又不改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采取的方法是         
(2)自然界的水会混有各种杂质,用下图所示装置净化水,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3)为保护水资源,实验室的废液需要处理后排放,为减弱含硫酸废液的酸性,不能选用的物质是         (填字母序号)。

A.废铁钉 B.二氧化碳 C.熟石灰 D.碳酸钠

(4)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净水剂,具有絮凝和杀菌消毒等作用。请将下列制取铁酸钠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2Fe (NO3)3+16NaOH+3Cl2 ="==" 6NaNO3+6NaCl+2Na2FeO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的溶解度大于c的溶解度
B.在tl℃时,a、c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C.c的不饱和溶液由t2℃降温至t1℃时,变成饱和溶液
D.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结晶的方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表示的是 K N O 3 N a N O 3 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 2 ℃时, K N O 3 溶液的浓度一定等于 N a N O 3 溶液的浓度
B. T 1 ℃时,在 50 g 水里加入 15 g K N O 3 固体,充分溶解,可得到 65 g 溶液
C. T 1 ℃时,往 180 g N a N O 3 饱和溶液中加入 620 g 水可配成质量分数为10%的 N a N O 3 溶液
D. K N O 3 中混有少量 N a N O 3 ,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                             
(2)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的饱和溶液吗?           (填写“能”或“不能”)。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填写物质序号)。
(4)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填写选项序号)。

A.c>a=b B.a=b>c C.a>b>c D.b>a>c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净水器中常用到活性炭,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水常用来配制各种溶液,氯化铁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_(写化学式)。
(3)农业生产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 20%的NaCl溶液来选种。现将300 g 25%的NaCl溶液稀释为15%的NaCl溶液,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
(4)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
/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NH4Cl
29.4
37.2
45.8
55.2
65.6
77.3

①40 ℃时,向两个分别盛有40 g NaCl和NH4Cl的烧杯中,各加入100 g的水,充分溶解后,为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_溶液。
②采用一种操作方法,将上述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溶质的质量一定不变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C.溶液质量可能不变               D.可升高温度或减少溶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a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t2℃时,a的溶解度等于b的溶解度
B.在t1℃时ac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同
C.c的饱和溶液由t1℃升温至t2℃时,变成不饱和溶液
D.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在某一温度时,A、B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相等,此时为_____℃。
(2)在t3℃时,15g水最多能溶解5gB物质,则15g水最多能溶解A物质的质量_______5g。(填“>”、“<”或“=”)
(3)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B>A>C时的温度为t℃,则t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4)将A、B、C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0℃时,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温度大于t2℃时,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甲>乙>丙
C.当甲中混入少量乙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较纯净的甲
D.t2℃时甲、丙两物质的饱和液降温到t1℃时,两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的分数一定相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NaCl、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据此数据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在20~30℃温度范围内会相交
B.在40℃时,100g NaCl饱和溶液中的溶剂质量大于100gKNO3饱和溶液中的溶剂质量
C.在50℃时,NaCl和KNO3各30g分别加入两只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均不能形成饱和溶液
D.在60℃时,向52.5g KNO3饱和溶液中加入47.5g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7.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7.2 g混合物加水后形成127.2 g溶液
B.27.2 g固体混合物中含有钙元素10 g
C.原混合物中氯化钙为27.75 g
D.318.2 g滤液中含有溶质29.25 g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5℃时,将20g甲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可形成70 g溶液
B.甲是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
C.将35℃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5℃,则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35℃时,甲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5分)下图是甲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t1℃时,将56g甲物质放人100g水中,搅拌,充分溶解后形成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保留一位小数);
(2)点A描述的是t2℃时甲物质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若不考虑水分的损失,将170g该溶液降温至t1℃,点A如何移动:     ,此时析出晶体     g.
(3)A、B、C、D四个点所代表的4种甲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A>C=D>B     ②A=C>B=D    ③A>B>D=C     ④A>B=D>C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有A物质和B物质在所测试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A
35.7
36.0
36.6
37.3
38.4
B
13.3
31.6
63.9
110.0
169.0


(1)根据测出的A、B两物质溶解度数据,描出粗略的溶解度曲线。
(2)从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看出,随温度变化溶解度变化不大的物质是_______;在100g水中要溶解85gB物质,温度大约在_____℃时才可能溶解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图中 a b c 三点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2)由 c 点到 a 点可采取的措施
(3)若 K N O 3 溶液中混有少量的 N a C l 杂质,可以采取方法获得较纯净的 K N O 3 .
(4)若将 b 点溶液逐渐加水稀释使其质量分数降至10%,在此稀释过程中符合此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的规律的图像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合作学习小组欲用生石灰制取氢氧化钠固体,他们将少量生石灰放入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冷却后过滤、洗涤得到固体A和溶液B。请你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请你与小组同学共同完成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NaOH、Ca(OH)2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NaOH溶解度(g)
31
91
111
129
313
336
Ca(OH)2溶解度(g)
0.19
0.17
0.14
0.12
0.09
0.08

【提出问题1】固体A中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1】
甲同学:只有CaCO3                             
乙同学:CaCO3,Ca(OH)2
乙同学猜想可能含有的Ca(OH)2理由是                      
【实验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各自的猜想,分别进行了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再加入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自己的猜想正确
乙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振荡,过滤,
向滤液中滴加                          
溶液由无色
变为红色
自己的猜想正确

【反思与评价】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不能证明他的猜想,理由是          
结合甲、乙两同学的实验能证明乙同学的猜想正确,因此小组同学确定了固体A的成分。
【提出问题2】溶液B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2】
丙同学:NaOH,Na2CO3        丁同学:NaOH,Ca(OH)2       戊同学:NaOH
【表达与交流】
(1)结合对固体成分的探究,同学们经过讨论确定了丁同学猜想正确,理由是    
(2)该小组同学欲将溶液B加热浓缩,加热不久,溶液出现浑浊,只好停止加热,请解释加热时溶液出现浑浊的原因                                
(3)该小组同学立即变换方案,向溶液B中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