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做法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
B.厨房内闻到较浓的燃气味,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
C.手持燃着的蜡烛进入溶洞游览,发现烛光变弱或熄灭立即退出 |
D.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
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有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食用用甲醛溶液浸泡的海鲜对人体无害 |
B.食用酒精和工业酒精的主要成分相同,都可以饮用 |
C.发生火灾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 |
D.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 |
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 |
B.厨房燃气泄漏,不要立即打开抽油烟机 |
C.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 |
D.火灾发生且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 |
野炊时,小明发现篝火的火焰很小,于是他将木柴架空一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 B.升高木柴的温度 |
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 D.方便添加木柴 |
下列事故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
B.图书馆内图书着火,立即用液态CO2扑灭 |
C.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
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
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
B.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
C.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
D.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
伦敦奥运会闭幕式时,主火炬熄火过程采用遥控电动调节阀技术,等比例调节燃气流量,使火焰逐渐匀速降低直至全部熄灭。这一熄火过程所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A.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 | B.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
C.撤离可燃物 | D.降低燃烧物的温度 |
2014年5月14日上午,兰州市城关区一家存放婴儿纸尿裤的仓库发生火灾,迅即赶到防官兵用水枪将大火扑灭。关于燃烧与灭火,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从燃烧条件看,纸尿裤属于可燃物 |
B.燃烧产生的大量浓烟对空气会造成污染 |
C.水枪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纸尿裤的着火点 |
D.存放纸尿裤等易燃物时不可堆得过密 |
下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简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的热水只是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
B.图2中的白磷换成红磷也会有同样的现象 |
C.图1中的实验不能比较红磷和白磷着火点的高低 |
D.图1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 |
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一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 |
B.实验二可以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 |
C.实验三通过比较塑料瓶变瘪的程度可以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
D.实验四呈现出的不同现象可以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种类有关 |
下列词语或俗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A.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
B.钻木取火——使可燃物的着火点升高 |
C.真金不怕火烧——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
D.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金刚石硬度大 |
为了防止事故发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天然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 |
B.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
C.室内着火时,打开所有的门窗 |
D.被围困在火灾区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逃生 |
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镁带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镁带不是可燃物 |
B.用嘴吹灭蜡烛的火焰,是因为使蜡烛火焰隔绝了氧气 |
C.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其目的是将燃烧物与其他可燃物隔离 |
D.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