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小红做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已知白磷着火点40℃,红磷着火点240℃;发现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红磷都没燃烧,铜片上白磷着火燃烧。对此实验的认识错误的是( )
A.物质燃烧必须要与氧气接触 |
B.物质燃烧温度必须要达到着火点 |
C.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既供热又使白磷Ⅱ与氧气隔绝 |
D.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不是可燃物 |
生活处处有化学,安全时刻记心中。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
A.吃松花皮蛋时,为消除蛋中所含碱性物质的涩味,可加入少量食醋 |
B.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 |
C.启用闲置的地窖前先进行灯火试验 |
D.夜间发现家中天然气泄漏,应立即开灯查明泄漏原因 |
安全无小事,万一发生事故时应冷静处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室内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排气 |
B.酒精灯不慎打翻着火,用湿抹布扑盖 |
C.白磷落在桌面上,立即扫入垃圾桶中 |
D.眼中不小心溅入NaOH溶液,立即滴入稀盐酸中和 |
(4分)生活离不开化学,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分子的观点来看,“美酒飘香”、“花香四溢”都是因为 。
(2)人体发生重金属盐中毒时可以喝牛奶缓解中毒症状,因为牛奶中富含 。
(3)新型家用灭火器“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s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可燃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火立熄”灭火的原理是 。
(4)海水“晒盐”析出晶体后的“母液”一定为氯化钠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下列事故处理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
B.家用电器着火,用自来水浇灭 |
C.厨房煤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通风 |
D.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上燃烧起米,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
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关于这一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 |
B.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 |
C.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
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 |
蜡烛(足量)在如下左图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下右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
C.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 |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
对下面一些现象和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异味——活性炭有吸附性 |
B.蜡烛一吹即灭——空气流动使蜡烛降温至其着火点以下 |
C.铝质饭盒不宜贮存酸性食品——铝易与酸性溶液反应 |
D.用醋酸浸过的铁钉很易锈蚀——醋酸对铁钉锈蚀起催化作用 |
化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远离灾害。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 )
A.使用蜡烛时不慎使书本着火,用湿布盖灭 |
B.厨房燃气管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
C.实验时,把没有用完的白磷丢进垃圾筐里 |
D.高楼着火,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撤离 |
下列各种灭火的方法及其原理有错误的是( )
A.家里的衣被家俱着火--迅速用水浇灭--降低着火点 |
B.炒菜时锅里的油着火--立即盖上锅盖--隔绝空气(氧气) |
C.森林里的树木杂草失火--开辟出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 |
D.实验里酒精在桌上燃烧--立刻用湿布覆盖--隔绝空气并且降低温度 |
下列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处理正确的是
A.我们可以用甲醛的稀溶液对水产品进行处理,延长保鲜时间 |
B.生活中,可以把稀盐酸倒入铝制水壶中充分的浸泡,便于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
C.液化气泄漏着火时,应立刻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
D.钢铁在潮湿的环境中比在干燥环境中容易生锈 |
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洗洁精可去除油污,属于一种乳化现象 |
B.废旧电池中的化学物质能严重污染环境 |
C.用熟石灰处理含酸量超标的工业污水,防治水污染 |
D.厨房煤气泄漏后马上打开排气扇通风,以防点火爆炸 |
蜡烛(足量)在如图1所示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
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瓶中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
B.实验过程中瓶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大 |
C.该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变 |
D.蜡烛熄灭原因是瓶内没有了氧气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水可以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
B.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 |
C.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
D.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