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化铝作为阻燃剂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产耐高温的氧化铝和大量水蒸气,起到防火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
B. | 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氧气 |
C. | 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的浓度 |
D. | 反应能降低温度,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 |
近几年“纸火锅”逐渐流行起来。“纸火锅”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
B.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
C.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
D.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
下列情况下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
A.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 | 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 |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 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火图书档案等火灾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单质铁能从硫酸铜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 |
B. | 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碱溶液 |
C. | 碘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
D. | 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
化学知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书档案起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
B.电视机短路起火,可立即用水浇灭 |
C.室内着火需要自救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 |
D.厨房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通风 |
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图1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
B.图2所示实验既说明CO2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
C.图3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
D.图4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
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食用加碘盐可以预防人体贫血 |
B. | 用细沙灭火降低了可燃物着火点 |
C. | 洗洁精清除油污利用了乳化作用 |
D. | 施用大量的化肥农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
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序号 |
化学反应事实 |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
A |
纸在空气中常温不会燃烧,而点燃后可以燃烧 |
反应温度 |
B |
肉质食物易腐烂,而加了防腐剂后却不易变质 |
催化剂 |
C |
大块木头不易点燃,而刨成刨花却易点燃 |
反应物种类 |
D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 |
反应物浓度 |
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鱼的呼吸 | B.酒的酿造 | C.酒精的燃烧 | D.农家肥的腐熟 |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水能灭火,所以电脑一旦失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 |
C.点燃H2与O2混合气体可能爆炸,则点燃煤气(CO)与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 |
D.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
古代人有在元宵节燃放孔明灯(如图)祈福的风俗.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 ,但纸质(着火点约 )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
A. | 灯罩的材料不是可燃物 |
B. | 灯罩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 |
C. | 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
D. | 风将热量吹散后纸质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 |
下列变化过程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食物腐败 | B.光合作用 | C.呼吸作用 | D.铁钉生锈 |
煤炉越扇越旺,蜡烛一扇就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扇蜡烛会降低蜡烛的着火点 | B.扇蜡烛会减少火焰周围的氧气 |
C.扇煤炉可增大进入的氧气的量 | D.扇煤炉会增加可燃物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