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在进行消防演练过程中,老师带领学生使用干粉灭火器进行模拟灭火演练。化学兴趣小组收集灭火后残留的白色固体,探究其成分。(不考虑杂质的影响)
【查阅资料】①干粉灭火器的主要成分是NaHCO3;②2NaHCO3Na2CO3+H2O+CO2↑;
③碳酸氢钠与氯化钙不发生反应。
请写出干粉灭火器的灭火原理: 。
【提出猜想】猜想一:固体成分为Na2CO3; 猜想二:固体成分为NaHCO3;
猜想三:固体成分为 。
【实验验证】
步骤 |
现象 |
结论 |
小明同学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滴入无色酚酞溶液 |
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
猜想一成立 |
【提出质疑】小红认为小明得出的结论不准确。小红知道NaHCO3在医疗上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推测NaHCO3的水溶液可能显 性,并通过实验得到了验证。
小明和小红继续实验探究:
步骤 |
现象 |
结论 |
1.取少量白色固体加热,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固体中含有NaHCO3,写出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 。 |
2.另取少量的有色固体加水溶解,向所得溶液中滴入氯化钙溶液。 |
|
固体中含有Na2CO3,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得出结论】猜想三成立。
【反思交流】师生通过交流又设计了另一种实验方案。
实验装置 |
步骤 |
现象 |
结论 |
m的数值为 g;将注射器内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同时加入试管中,关闭弹簧夹,观察现象。 |
甲、乙、丙的三支试管中均有气泡产生,U型管右侧液面均升高,待反应结束后液面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 |
猜想三成立 |
【拓展延伸】掌握和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有利于我们认识化学反应过程,更有助于解决生活、生产实践中的问题。
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证明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O、CO 2、H 2(实验过程中装置气密性良好)。温馨提示:白色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色。
(1)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中含有 ;
(2)B的作用是 ,写出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时小明发现C中黑色固体变红,D中白色粉末变蓝,于是得出混合气体中含有H 2,小红认为小明的结论不严密,理由是 。
(4)如图所示的装置被称作"万能瓶",它在化学实验中有广泛的应用。除用于洗气、验证气体的功能外,还有 功能。(答出一点)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为 ;
(2)实验室选用A作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还需要补充的一种用品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D收集氧气做铁丝燃烧的实验,集气瓶中留有少量水的目的是 ;
(3)实验室制取CO2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检验集气瓶中是否已收集满CO2的方法是 ;
(4)选用B和D制取气体时为了随时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小明同学认为只要在B和D的连接处直接安装弹簧夹即可。你认为这种做法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 。
以下是实验室常用到的仪器。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取用固体药品时用到的仪器是 (填字母);
(2)胶头滴管的用途是 ;
(3)过滤操作时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填字母)。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某化学兴趣小组在一次活动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探究】
【收集证据】A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 。根据C试管中的现象能得出B烧杯的溶液中一定没有的离子是(2) (填符号)。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的实验现象(3) 。
【结论应用】通过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在此过程中(4) (从宏观角度回答)。根据这个结论,若向C试管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B烧杯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5) (填符号)。
【归纳总结】经讨论我们能够总结出,根据明显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许多结论。一般来说,常根据(6) ,证明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如图中A、B、C、D、E、F分别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B、C、D、E分别属于酸、碱、盐、氧化物四种类别中的一种,A是目前提取量最大的金属,B由两种元素组成,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图中用“﹣”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用“→”或“”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图中部分反应需要在溶液中进行,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A、C、E、F物质的化学式
A C E F 。
(2)写出B与C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过量A的粉末与B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 。
实验室现有石灰石、稀盐酸、火柴、药匙、升降台、木条、棉花、镊子及以下仪器:
(1)若要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仪器有①锥形瓶和 (填序号),还需补充的仪器是 (填名称)
(2)若补充一种药品还能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将制取氧气和检验氧气的装置图补充完整。
(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观察到导管口 时,开始收集,气体逸出的原因是由于试管内温度升高且 ,使试管内压强 ,大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气体逸出。
小杨往NaOH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溶液无明显变化,他和小组同学以“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为课题进行了科学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
(1)向NaOH溶液中先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再滴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 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继续往上述试管逐滴滴入NaOH溶液,不断振荡,如果观察到 现象,证明了滴加的稀硫酸过量。
【实验二】按照“证明反应后NaOH消失了”这个角度,同学们又设计了实验二,利用NaOH溶液、CuSO4溶液、稀盐酸同样证明了酸和碱能发生反应,其中试剂丙是 。
【拓展延伸】CO2通入NaOH溶液中也无明显现象,CO2与NaOH溶液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呢?小组同学对此继续探究。
【查阅资料】常温下NaOH、Na2CO3在水、乙醇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
溶质 溶解性 溶剂 |
氢氧化钠 |
碳酸钠 |
水 |
极易溶 |
易溶 |
乙醇 |
易溶 |
微溶 |
【实验三】
小组同学设计了多角度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实验,如实验三图所示(装置已连接好,气密性良好,止水夹a和b已关闭,部分仪器已略去)。
【温馨提示】CO2与乙醇不反应,本实验条件下CO2在乙醇中的溶解忽略不计。
(1)把注射器Ⅰ中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注入充满CO2的三口烧瓶中,轻轻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把导管d移出石灰水,打开止水夹a、b,再从导管C端往三口烧瓶中鼓入N2,目的是 。过了一段时间后,先把导管d放入澄清石灰水中,接着关闭止水夹a,再把注射器Ⅱ中的稀盐酸注入三口烧瓶内,观察到三口烧瓶中产生气泡,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此实验从 角度证明了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总结归纳】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可以通过改变实验装置,创设新的情境,观察到明显的反应现象,从而判断反应的发生。
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A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B中木条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 性。
(3)C中会出现明显现象的是试管 (填序号),试管Ⅱ中的蒸馏水需要煮沸、迅速冷却后再使用,目的是 。
梧州市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查资料知道,乙醇(分子式为C 2H 6O)俗称酒精,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稳定,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现对乙醇与氧气反应进行探究。
【探究活动一】
同学们把绕成螺旋状的红色铜丝在酒精灯的外焰上灼烧到通红,取出铜丝,发现表面变黑,趁热插入装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如图),铜丝很快变为红色,并闻到刺激性气味。重复上述操作多次,得到A溶液;经称量,实验前后铜丝质量不变。
铜丝灼烧后生成的黑色物质是 ,铜丝除了给反应加热外,还起到 作用。
【提出问题】生成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有同学提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
猜想一:SO 2
猜想二:CO 2
猜想三:醋酸(C 2H 4O 2)
【讨论与结论】同学们讨论后发表看法:
小吴认为猜想一不正确,判断的依据是
小周认为猜想二也不正确,判断的依据是
小施认为猜想三有可能正确,原因是醋酸具有挥发性,并有刺激性气味。
【探究活动二】
小施同学设计实验验证后,发现猜想三也不正确。请补充完成小施的实验操作和现象:取少量A溶液加入试管中,然后 。
【讨论与结论】
老师提示这种刺激性气味气体来源于易挥发的B物质,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4,且含有C、H、O三种元素(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不超过20%),由此可推知物质B的分子式为 。
【拓展活动】
(1)同学们再取少量A溶液加入试管中,加少量无水硫酸铜固体,变蓝色(已知:乙醇、B物质遇无水硫酸铜均不显蓝色),说明乙醇在一定条件下与氧气的反应有 生成。
(2)乙醇在微生物(醋酸菌)作用下与氧气反应能生成醋酸,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下列是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收集气体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请写出指定序号的仪器名称:A D
(2)在溶解固体时,C的作用是 ;用B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 处保持水平。
(3)实验室制取氧气时,用F装置收集氧气,这种收集气体的方法叫 法;不能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结合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1)图F中用于加热的仪器名称是 ,图A中用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的优点是 。
(2)CO和CO 2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气体,请写出实验室制取CO 2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室常用草酸钠( Na 2C 2O 4)和硫酸反应来制取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 2C 2O 4+H 2SO 4=Na 2SO 4+CO↑+CO 2↑+H 2O,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从图中实验仪器中 (填装置的序号及现象)的现象可判断出生成的气体一定含有CO 2,实验仪器中 (填装置的序号及现象)的现象可判断出生成的气体一定含有CO.从环保的角度出发,上述实验装置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
(4)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丁烷(C 4H 10),丁烷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丁烷燃烧不完全会有CO产生,CO会使人中毒,所以使用液化石油气时要特别小心,防止CO中毒。某厨房因使用不当,丁烷燃烧不完全生成了CO和CO 2,且CO和CO 2的质量比为56:44,请写出此时丁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
(2)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采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3)实验室常用亚硫酸钠和硫酸反应制取SO2,SO2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的有毒气体,若选择图F装置收集SO2,气体应从导管口 (填“b”或“c“)端进入,理由是 ,尾气必须要进行处理,其目的是 。
通过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如图回答。
(1)仪器甲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若选B装置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某同学用D装置收集氧气,验满方法是 。
(3)实验室可用B或C装置制二氧化碳,选用C相对于B装置的主要优点是 。
(4)某同学用E、F装置收集一定量的氢气,装置接口连接的顺序为 (填接口字母),量筒的作用是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