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王老师在课前几天设计的“探究种子萌芽的外界条件”实验请你帮他一起完成。
想一想:
(1)1号瓶没有萌发,是因为
3号瓶没有萌发,是因为
4号瓶没有萌发,是因为
(2)你认为2号瓶的设置有用还是没用 ?。如果有用的话,2号瓶的作用是 ,原因是 。
某实验小组利用天竺葵进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下图是实验过程中的一些步骤:
请根据图中所示的步骤回答:
(1)进行这项实验时,要把用于实验的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3)图B所示的步骤是__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
(4)观察并分析图C所示的现象,你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显微镜的使用。
(1)在下列观察实验中,不需要用显微镜观察的是 ( )
A.观察叶的下表皮细胞 B.观察草履虫
C.观察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D.观察种子的结构
(2)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如果实验室的光线较暗,为了增加视野内的亮度,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 ( )
A.选用较大的光圈和凹面镜
B.选用较大的光圈和平面镜
C.选用较小的光圈和凹面镜
D.选用较小的光圈和平面镜
(3)小明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视野中出现了图A的物像,要想把物像调到图B所示的情况,你认为他应该怎样操作?理由是什么?
“腐肉生蛆”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甲乙两同学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到底谁的观点是对的呢?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Ⅰ.请补充完整探究方案:
①把一块鲜肉切成 (填写“相同”或“不同”)大小的两块,分别放在完全相同的两个广口玻璃瓶里,编号为:A、B。
②在A玻璃瓶口覆盖纱布,B玻璃瓶口敞开,并把A、B两瓶同时侧放在 (填“有”或“无”)苍蝇出没的适宜条件下。
③每天观察并记录两个玻璃瓶中肉的生蛆情况。
Ⅱ.实验结果:数日后,A、B两瓶中的鲜肉均腐败,并在B玻璃瓶的腐肉上发现了蛆, A玻璃瓶内则没有蛆。
Ⅲ.实验结论:实验的结果支持了 同学的观点。
Ⅳ.请分析回答:
(1)该实验中的变量是 。
(2)导致A、B两个瓶中鲜肉腐败的原因是鲜肉水分充足,有机物丰富, 大量繁殖。
(3)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可采用的防止鲜肉腐败的方法有 (请举出一例)。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时,做了如下实验:
(1)提出问题:水对种子的萌发是否有影响?
(2)作出假设:
(3)设计实验:
①取培养皿二个,在培养皿内铺一层吸水纸.
②将 ,均匀置于二个培养皿内。
③设置对照实验:(请选择下列与假设一致的合适选项填在横线上)
甲培养皿 ,乙培养皿 。
A.水淹没种子 | B.放在适温下 | C.不加水 | D.放在冰箱里 E .加适量水 |
④每日定时观察其变化情况,并记录。
(4)实验现象: 。
(5)实验结论:_ 。
(6分)春雨绵绵,润物无声。然而有一种雨水,却被人们称作“天堂的眼泪”、 “看不见的杀手”,对生态环境具有很强的破坏力。这样的雨水叫做酸雨。酸雨是由于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等进入大气后,在水的凝集过程中形成硫酸等酸性物质造成的。酸雨对植物的生长会有影响吗?某生物兴趣小组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以下是他们进行的探究实验:
①在一个花盆里播30粒小麦种子,等它们长成幼苗后做实验。
②向醋酸中加入清水,配制成“模拟酸雨”。
③向花盆里的小麦幼苗喷洒“模拟酸雨”,每天一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④持续一段时间后,花盆中小麦幼苗叶片变黄直至全部死亡。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此实验中,他们作出的假设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他们的实验设计不够严谨,请你帮助改进完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根据他们的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有人认为只要用1粒小麦种子做实验就行了,你认为是否合理,并简述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为了减少酸雨的形成,我们应该怎么做?(答出2条即可,每条一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探究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的玉米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发芽情况如下:
装置 |
种子所处的环境 |
实验结果 |
甲 |
干燥的棉花,置于25 ℃的橱柜中 |
种子不萌发 |
乙 |
潮湿的棉花,置于25 ℃的橱柜中 |
种子萌发 |
丙 |
潮湿的棉花,置于冰箱冷藏室(4 ℃) |
种子不萌发 |
丁 |
棉花和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置于25 ℃的橱柜中 |
种子不萌发 |
通过本实验可以看出, 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乙装置在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要想证明“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可选用 装置。
(2)因基因组成为Dd的红富士苹果枝条为接穗,嫁接到基因组成为dd的红富士砧木上,所结苹果果肉细胞的基因组成为Dd的概率是( )
A、25% B、50% C、75% D、100%
下图表示探究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实验装置,每个烧杯均放有等量的干燥种子(10粒),并提供相应环境条件。
(1)每个烧杯放入10粒种子而不是1粒种子,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C装置水较多且在水面上有油层,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上述五个实验装置中,请找出一组对照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之间的唯一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只探究光照是否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应选择装置______与装置
______进行实验观察。
果汁生产厂家常常利用果胶酶破除果肉细胞的细胞壁(内含果胶)来提高出汁率。为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 将果胶酶与苹果泥分装于不同试管,在10℃ 水浴中恒温处理 10 分钟,如图 A ;
② 将果胶酶与苹果泥混合,再次在10℃水浴中恒温处理 10 分钟,如图 B ;
③ 将步骤 ② 处理后的混合物过滤,收集滤液,测果汁量;
④ 再取等量的果胶酶与苹果泥,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重复以上实验,并记录果汁量如下表:
温度/ ℃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果汁量/mL |
8 |
13 |
15 |
25 |
15 |
12 |
11 |
10 |
请回下列问题:
(1)苹果的果实是由_______________发育而来的;
(2)果胶酶只能对果胶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体现了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显示,当温度为_______________℃左右时,果胶酶的活性较高;
(4)进行实验 ① 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在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时,某小组同学正在讨论探究计划,他们按甲、乙、丙、丁(即①、②、③、④)的顺序依次发言。你看,一个人一个主意。请你来分析其中蕴含的科学方法。
(1)丙提出的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叫做____________,本实验采用这种方法最主要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与丁提出的实验方案,可使实验结果更为可靠的是_________的。因此,生物科学研究中,在同时有活体和模型可供选用的情况下,应首选___________作为实验材料。
(3)丁提出的实验方案中的A、B分别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游泳中的作用,它们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_____________。
(4)乙认为,几个鳍同时摆动不易观察单个鳍的作用,应对某个鳍的作用单独进行研究。乙的观点反映了科学实验要遵循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甲提出的直接观察的方法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但可以为探究过程中____________提供依据。
回答与“测定种子的成分”的实验有关的问题:
(1)取一些干燥的小麦种子,装进干燥的试管里,放在火上均匀加热,试管内壁上出现了小水珠。这说明小麦种子含有 。
(2)取一粒干燥的小麦种子放在火上烧,最后变黑,燃烧,剩下 色的灰,这说明了小麦种子中含有 。
(3)将少许小麦面粉加水和成面团,用纱布包起来,放在清水中反复揉挤,从纱布中渗出的白色的物质主要是 ,包内剩下的黄白色的胶黏物质主要是 ,取一小块放入培养皿中,滴加双缩脲试剂后,变为 色。
(4)将花生种子的种皮去掉后,放在白纸上挤压,白纸上出现透明的油迹,这说明了花生的种子中含有 。
右图显示的装置用作比较一带叶枝条在不同光强度下的失水速率。在每一光强度下,气泡最初及最终的位置记录如下表。
(1)实验进行时,枝条 使气泡移动。
(2)计算在不同光强度下的失水速率(答案以气泡每分钟移动的距离来表示,并用表格列出所得结果)。
光强度 |
10 |
20 |
30 |
40 |
气泡的最初位置(mm) |
0 |
2 |
l |
3 |
十分钟后气泡的位置(mm) |
15 |
22 |
26 |
35 |
(3)根据实验结果,你认为光强度对失水速度有何影响?
(4)在每一组实验开始时,应如何操作才能使气泡回到0刻度处?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