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生物试题 / 探究题
初中生物

(1)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探究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的玉米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发芽情况如下:

装置
种子所处的环境
实验结果

干燥的棉花,置于25 ℃的橱柜中
种子不萌发

潮湿的棉花,置于25 ℃的橱柜中
种子萌发

潮湿的棉花,置于冰箱冷藏室(4 ℃)
种子不萌发

棉花和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置于25 ℃的橱柜中
种子不萌发

通过本实验可以看出,           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乙装置在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要想证明“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可选用     装置。
(2)因基因组成为Dd的红富士苹果枝条为接穗,嫁接到基因组成为dd的红富士砧木上,所结苹果果肉细胞的基因组成为Dd的概率是(  )
A、25%      B、50%      C、75%      D、10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你将《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过程填写完整。

(1)提出问题:黄粉虫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2)作出假设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 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黄粉虫,观察黄粉虫的行为。该实验的变量是        。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黄粉虫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       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0只
  1只
  2只
  O只
  2只
 阴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  。
(5)表达和交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时,某小组同学正在讨论探究计划,他们按甲、乙、丙、丁(即①、②、③、④)的顺序依次发言。你看,一个人一个主意。请你来分析其中蕴含的科学方法。

(1)丙提出的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叫做____________,本实验采用这种方法最主要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与丁提出的实验方案,可使实验结果更为可靠的是_________的。因此,生物科学研究中,在同时有活体和模型可供选用的情况下,应首选___________作为实验材料。
(3)丁提出的实验方案中的A、B分别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游泳中的作用,它们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_____________。
(4)乙认为,几个鳍同时摆动不易观察单个鳍的作用,应对某个鳍的作用单独进行研究。乙的观点反映了科学实验要遵循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甲提出的直接观察的方法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但可以为探究过程中____________提供依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要同学们培养绿豆以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有人问:“怎样才能让绿豆快点发芽?”小苹说:“可能要有水分及适当的光照和温度吧!”于是小明用绿豆进行四组实验,其处理方法及结果如下表所示(+表示有,-表示没有):

组别
处理方法
7天后的发芽率
光照
水分
温度



30℃
90%



30℃
90%



30℃
0%



30℃
0%

(1)小苹说:“可能要有水分及适当的光照和温度吧!”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的 ___________ (填写科学探究的步骤)。
(2)甲、乙、丙、丁四组中,可以用来证明“光线是否会影响绿豆发芽”的是 __________,其中的变量是 __________。
(3)小明的实验证明了绿豆的萌发与 ________ 有关,与 __________ 无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乙两同学对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分别进行了如下探究:
甲同学将盆栽的天竺葵进行24小时暗处理(即放到黑暗处一昼夜);乙同学对盆栽的带银边的天竺葵不进行暗处理。甲、乙两同学将各自盆栽的天竺葵移到阳光下照射。
几小时后,甲、乙两同学各自从自己盆栽的天竺葵上摘下叶片。
甲、乙两同学把各自摘下的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两个小烧杯里隔水加热10——15分钟(甲摘取的叶片放入A烧杯,乙摘取的叶片放入B烧杯)
二者都用清水漂洗叶片,然后再把各自摘取的叶片放到两个培养皿里(甲摘取的叶片放入A培养皿,乙摘取的叶片放入B培养皿),向叶片滴加碘液。
稍停片刻,再用清水冲掉碘液。
实验现象:甲摘取的叶片除银边不变蓝外,其余部分都变蓝;乙摘取的叶片全部变成蓝色。
请回答:
(1)甲、乙两同学分别对光合作用所需的                  等条件进行了探究
(2)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甲、乙两同学所得到的实验结论可靠吗?并说明理由(对实验结论不可靠的进行说明)                                                                      
(4)如果让你做该实验,提出你的改进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所做的“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实验:

实验过程:1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mL唾液,并充分搅拌;2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mL清水,并充分搅拌;3号试管:加入馒头块和2mL唾液,不搅拌。
将三支试管都放入37℃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2滴碘液,摇匀后观察试管中馒头的颜色的变化。
实验结果:1号试管不变色,而2号试管和3号试管中的馒头可能变成     色。
结果分析:
1号试管中的馒头碎屑没有变色,原因是馒头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变成了              
2号试管中馒头碎屑变色的原因是                                    
3号试管中馒头块变色的原因是馒头块中的淀粉没被唾液彻底的消化,淀粉遇碘变蓝色。
实验结论:淀粉的化学消化是从       开始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探究食品上滋生微生物的某些条件,将新鲜猪肉和水加热煮沸一段时间,冷却,取澄清的猪肉汁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将等量的猪肉汁分别加入标有A、B、C的三只锥形瓶中。静置1小时,然后用脱脂棉花塞住瓶口。
步骤二:把A锥形瓶放入电冰箱的冷藏室内,冷藏室的温度为6℃。
步骤三:把B锥形瓶放在实验室的桌子上,此时室温是25℃。
步骤四:把C锥形瓶加热煮沸后,放在实验室的桌子上,此时室温是25℃。
步骤五:几天后,用放大镜对三只锥形瓶内的猪肉汁进行观察,结果记录在右表内(观察不到微生物,用“-”表示;观察到有微生物,用“+”表示;微生物较多用“+ +”表示;微生物很多用“+ + +”表示)。

锥形瓶
观察结果
A
+
B
+ + +
C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步骤三、四,你认为实验中的变量是    。(填选项字母)
A.温度    B.水分    C.是否有活的微生物   
(2)通过A、B两只锥形瓶的实验及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根据以上实验,请你写出一条日常生活中保存食品的方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记录,请根据实验记录回答问题:

试管
加入的物质
操作
水温
时间
试剂

馒头碎屑+唾液
充分搅拌
37℃
10分钟
碘液

馒头碎屑+清水
充分搅拌
37℃
10分钟
碘液

馒头块+唾液
不搅拌
37℃
10分钟
碘液

(1)若以①和②为一组实验,则实验变量是   ,其中   为对照组,加碘后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号试管液体变蓝,     号试管液体不变色。
(2)科学探究中的数据往往存在误差,所以要设置重复组,因此就同一个实验在相同条件下要重复做几次,实验结果应取多次实验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是王老师在课前几天设计的“探究种子萌芽的外界条件”实验请你帮他一起完成。

想一想:
(1)1号瓶没有萌发,是因为      
3号瓶没有萌发,是因为        
4号瓶没有萌发,是因为       
(2)你认为2号瓶的设置有用还是没用                ?。如果有用的话,2号瓶的作用是                    ,原因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生物的特征有哪些?(如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三种处理:①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②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③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不搅拌。试问:
(1)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其对照组为第        种处理。
(2)以“唾液”为变量时,其对照组为第          种处理。
(3)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    ℃左右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     号试管中的物质遇碘后不变蓝。
(4)我们在制定这项探究计划时,有同学提出:“除了以上三种处理外还要进行第四种处理,就是将馒头块与清水放入试管中不搅拌”。你认为这第四种处理     必要(填“有”或“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腐肉生蛆”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甲乙两同学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到底谁的观点是对的呢?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Ⅰ.请补充完整探究方案:
①把一块鲜肉切成      (填写“相同”或“不同”)大小的两块,分别放在完全相同的两个广口玻璃瓶里,编号为:A、B。
②在A玻璃瓶口覆盖纱布,B玻璃瓶口敞开,并把A、B两瓶同时侧放在         (填“有”或“无”)苍蝇出没的适宜条件下。
③每天观察并记录两个玻璃瓶中肉的生蛆情况。
Ⅱ.实验结果:数日后,A、B两瓶中的鲜肉均腐败,并在B玻璃瓶的腐肉上发现了蛆, A玻璃瓶内则没有蛆。
Ⅲ.实验结论:实验的结果支持了               同学的观点。
Ⅳ.请分析回答:
(1)该实验中的变量是                            
(2)导致A、B两个瓶中鲜肉腐败的原因是鲜肉水分充足,有机物丰富,           大量繁殖。
(3)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可采用的防止鲜肉腐败的方法有                 (请举出一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什么新疆吐鲁番的哈密瓜品质好,特别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明做了观察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请你帮他回答问题:

试管
加入物质
控制条件
检验方法
1号
馒头碎屑+2 mL唾液
37 ℃水溶10分钟
加两滴碘液
2号
馒头碎屑+2 mL清水
37 ℃水溶10分钟
加两滴碘液

(1)该实验的实验试管和对照试管分别是             试管。
(2)1号、2号试管经过充分振荡后,出现的现象分别是                    。   
(3)发生该现象的原因分别是:1号                 ,2号                 。
(4)本实验用37 ℃水溶,是因为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在探究鼠妇选择生活环境的行为时,设计了如下实验:

(1)在一个铁盘内,左侧放潮湿土壤。盘上盖不透光纸板;右侧放干燥土壤(土壤除含水量不同外,其他性质与左侧相同),盘上盖玻璃板(如图)。(2)将2只鼠妇分别放入铁盘左右两侧中央处。(3)观察:一会儿2只鼠妇均集中于左侧。(4)结论:鼠妇既喜欢黑暗的环境,也喜欢潮湿环境。请回答:
(1)你认为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是否合理?           
(2)若不合理,应该怎样改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对鼠妇怎样处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生物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