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选考一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三国志》载:“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其中的表白体现出

A.中国古代官员具有勤政廉洁的传统
B.三国时期的监察制度具体完善
C.“修身齐家”的儒学观念深入人心
D.西汉确立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影响深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1865—1905年日本女子基础教育的普及率图。日本是个重男轻女的国家,1865年前,日本女子受教育率不足5%,之后某一时期突然上升,到1905年高达95%以上。日本女子受教育率突然上升的原因可能是(     )

A.幕府放松了对女子的教育限制
B.日本文部省颁布了教育改革法令
C.日本天皇下达了《教育敕语》
D.日本政府确立了殖产兴业的方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674年“新阿姆斯特丹”(New Amsterdam)更名为纽约市(City of New York),下面漫画
(图1、图2)反映了更名后两个国家关系,这两国最有可能是(   )

A.葡萄牙与西班牙 B.荷兰与英国
C.英国与法国 D.美国与法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中学历史教师利用数学坐标轴画了一条不甚精确的曲线图,其反映的是西欧(    )

A.王权演变 B.教权演变
C.资产阶级力量变化 D.市民权力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ial Age),“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一次探究课上,四名学生分别分析了秦王嬴政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你认为谁的表述最准确

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具备统一的实力
B.秦王嬴政广罗人才,统一战略得当
C.战国末期诸侯国减少,局部实现统一
D.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各地联系加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荀子说:“凡可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以可知人之性,求可以知物之理,而无所疑止之,则没世穷年不能遍也。”朱熹指出:“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都主张通过探求自然发展规律从而为研究人性服务
B.都认为只要明道德之善便可穷万物之真
C.与西方人本主义的主张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D.是造成中国古代科技逐渐落后的重要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秋时期士人曹刿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之说;战国时期的策士冯谖寄食于贵族孟尝君门下,为发泄心中的不满弹铗而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孟子则把“七十者可以食肉”视为惠民德政。这表明当时(    )

A.儒家学派规劝贵族实践仁政思想
B.分封制强化的等级观念依然存在
C.士阶层不被各诸侯国统治者重用
D.经济落后滞缓了分封制度的瓦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学者认为“皇帝居于社会的权力宝塔尖上,没有制度能够制约他,也没有人能制约他。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中国古代难以解决的政治问题。□□□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使两千年的中国社会得以建立相对有序的环境。” □□□中的字可能是( )

A.韩非子 B.董仲舒 C.陆九渊 D.黄宗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孔子周游列国图》和《理想国》封面。孔子周游列国宣传其“仁”“礼”“中庸”,而柏拉图写《理想国》宣扬其“哲学王”,二者共同之处是(     )

A.面对社会转型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
B.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利益
C.宣扬自己的哲学思想,教育更多的子弟
D.对现实社会制度失望,力图构建和谐社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勇敢是怯懦和卤莽的中道,一个人过度好胜就变成了鲁莽,过度恐惧而畏缩不前就变成了怯懦。”下列句子有类似思想是(    )

A.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B.“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C.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D.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中国、古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繁荣。对下边表格中思想家的观点或名言,理解正确的是

国别
人物
观点或名言
古希腊
普罗塔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中国
孔子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A.普:肯定人的价值,第一次系统论证人生而平等理论
B.苏:对理性的追求,是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
C.孔:强调民本思想,体现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D.孟:主张民贵于君,对王权专制的明确否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秋》书法体系的五个命题:“天人有序”“中外有别”“褒贬有道”“隐讳有法”和“修辞有术”。这里“书法”的含义是(      )

A.写字的笔法艺术 B.中国传统的人生态度
C.古人的治史态度 D.古人的书法创作要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维新变法的法令在戊戌政变后

A.完全被废除 B.保留了绝大部分内容
C.只有京师大学堂保留下来 D.变法法令依旧执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孔子主张“正名”,试图把当时已经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规范人们的言行和使社会有“序”的目的。这一主张的思想核心是

A.“礼” B.“仁” C.“德” D.“孝”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选考一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