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初中语文

阅读下面文章《垂钓》,完成后面题目。

垂 钓

          余秋雨

去年夏天我与妻子买票参加了一个民间旅行团,从牡丹江出发,到俄罗斯的海参崴游玩。海参崴的主要魅力在于海,我们下榻的旅馆面对海,每天除了在阳台上看海,还要一次次下到海岸的最外沿,静静地看。

海参崴的海与别处不同,深灰色的迷蒙中透露出巨大的恐怖。我们眯缝着眼睛,把脖子缩进衣领,立即成了大自然凛冽威仪下的可怜小虫。其实岂止是我们,连海鸥也只在岸边盘旋,不敢远翔,四五条猎犬在沙滩上对着海浪狂吠,但才吠几声又缩脚逃回。逃回后又回头吠叫,"呜呜"的风声中永远夹带着这种凄惶的吠叫声,直到深更半夜。只有几艘兵舰在海雾中隐约,海雾浓了它们就淡,海雾淡了它们就浓,有时以为它们驶走了,定睛一看还在,看了几天都没有移动的迹象,就像一座座千古冰山。

我们在海边说话,尽量压低了声音,怕惊动了冥冥中的什么。

在一个小小的弯角上,我们发现,端坐着一胖一瘦两个垂钓的老人。

胖老人听见脚步声朝我们眨了眨眼算是打了招呼。他回身举起钓竿把他的成果朝我们扬了一扬,原来他的钓绳上挂了六个小小的钓钩,每个钓钩上都是一条小鱼。他把六条小鱼摘下来放进身边的水桶里,然后再次下钩,半分钟不到他又起竿,又是六条挂在上面。就这样,他忙忙碌碌地下钩起钩,我妻子走近前去一看,水桶里已有半桶小鱼。

奇怪的是,只离他两米之远的瘦老人却纹丝不动。为什么一条鱼也不上他的钩呢?正纳闷,水波轻轻一动,他缓缓起竿,没有鱼,但一看钓钩却硕大无比,原来只想钓大鱼。在他眼中,胖老人忙忙碌碌地钓起那一大堆鱼,根本是在糟践钓鱼者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伟大的钓鱼者是安坐着与大海进行谈判的人类代表,而不是在等待对方琐碎的施舍。

胖老人每次起竿摘鱼都要用眼角瞟一下瘦老人,好像在说:"你就这么熬下去吧,伟大的谈判者!"而瘦老人只以泥塑木雕般的安静来回答。

两人都在嘲讽对方,两人谁也不服谁。

过了不久,胖老人起身,提起满满的鱼桶走了,快乐地朝我们扮了一个鬼脸,却连笑声也没有发出,脚步如胜利者凯旋。瘦老人仍然端坐着,夕阳照着他倔强的身躯,他用背影来鄙视同伴的浅薄。暮色苍茫了,我们必须回去,走了一段路回身,看到瘦小的身影还在与大海对峙。此时的海,已经更加狰狞昏暗。狗吠声越来越响,夜晚开始了。

妻子说:"我已经明白,为什么一个这么胖,一个这么瘦了。一个更加物质,一个更加精神。人世间的精神总是固执而瘦削的,对吗?"

我说:"说得好。但也可以说,一个是喜剧美,一个是悲剧美。他们天天在互相批判,但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人类。"

确实,他们谁也离不开谁。没有瘦老人,胖老人的丰收何以证明?没有胖老人,瘦老人的固守有何意义?大海中多的是鱼,谁的丰收都不足挂齿;大海有漫长的历史,谁的固守都是一瞬间。因此,他们的价值都得由对手来证明。

可以设想,哪一天,胖老人见不到瘦老人,或瘦老人见不到胖老人,将会是何等惶恐。在这个意义上,最大的对手也就是最大的朋友,很难分开。

两位老人身体都很好,我想此时此刻,他们一定还坐在海边,像两座恒久的雕塑,组成我们心中的海参崴。

(选自《优秀作文选评•初中版》)

23. 根据选文内容,填写下表。

内容概括

①初见海参崴

③评说垂钓老人

情感变化

②纳闷震惊

24. 作者初见海参崴,对海鸥、 猎犬和兵舰做了细致的描绘,其用意是什么?

25. 纵观全文,胖老人和瘦老人各是一个怎样的人?

26. 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文章题目"垂钓"的理解。

来源:202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大自然的语言》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7. 第②段中"大自然语言"指( )

A.

劳动人民心中理解的话。

B.

布谷鸟唱歌。

C.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D.

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自然现象。

8. 对第③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下定义、举例子,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及有关知识。

B.

下定义、列数字,用数字说话,增强说服力,突出说明语言的准确。

C.

作比较、举例子,把物候与物候学进行比较,突出了物候学由古代演变而来的历史。

D.

列数字、作比较,说明了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性,体现了作者严谨趵工作作风。

9. 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生动地勾画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四季图",形象地说明了花草鸟虫的变化和气候的关系。

B.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用具体的物候变化表现了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

C.

"年年如是,周而复始",既点明了四季变化的自然现象是有规律的,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D.

杏花"传语"、桃花"暗示"、布谷鸟"唱歌",运用拟人手法具体形象地说明大自然的语言。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题目标作"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 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

B.

"大自然的语言"中 语言"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C.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学。

D.

选文前两段和第③段的关系是从本质到现象,利用时间顺序在第③段归结什么是物候学。

来源:202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问题。

骈枝的_____

余显斌

①他性格内向,十分自卑。因为他左手长着骈枝--小手指上又长了根手指,很难看。

②有一次,一个小女生看见了他的骈枝,惊叫道:"呀,你昨长了六根手指?"他听了,捏着手红着脸哭了。那时,他才九岁,刚懂点事,就感觉到自己和别的孩子不同。可是,又不敢做手术,因为怕痛。于是,那根手指就留了下来,成了他的心结。他爱把左手插在口袋里,生怕一不小心,会露出自己的骈枝,惹来大家的嘲笑。渐渐地,他喜欢一个人待在教室的一角,不玩,不笑,很少说话。

③初中时,他遇见了她,一个非常清秀的女孩,白净的脸上旋动着两个酒窝。她做了他的同桌,经常"咯咯咯"地笑,把幸福满天张扬。

④一次,老师让她上讲台演讲,她走上去,眉眼弯弯,一边演讲一边"咯咯"地笑,以至于大家都忍不住,跟着笑了,嘻嘻哈哈的一大片。最后,就连绷着脸的老师也忍不住笑了。其实,她笑不为别的,只是因为念错了一个字。这也值得笑,真是的!他皱着眉想。

⑤还有一次,她写字的时候不小心,手肘一晃,一下子撞着了他的手肘,他急得咂一下嘴,表示不满,她侧过头来一看,他一笔从作业本的上面斜斜地画到了下边,仿佛蚯蚓一样,弯弯扭扭的。她又笑了,"咯咯咯"的,如喷泉一样,泛着阳光,四处泼洒,流光溢彩。

⑥他望着她:噘着嘴问:"笑什么?难道很搞笑吗?"她指着那笔字,说道:"像一条蛇!你在绘画啊?"说着,又笑起来。

⑦终于有一天,她看到了他的六指。当时,他消悄伸出手,拿着指甲剪,准备剪指甲。 她看见了他的骈枝,睁大了眼,接着笑了起来,"你真幸运!"她说。

⑧他很生气,说这话明显是在讥笑自己嘛。可她仿佛一点儿也看不出他生气了似的说:"上帝太偏心了,给我们十根手指,却多给了你一根,你一定和他是亲戚,走了后门,他照顾你的。"

⑨第一次,他听到了对六指真诚的赞美,他敏感的心隐隐有了一种平衡感,有了一点安慰。尽管他知道,这是她的一句玩笑话,可能只是一种安抚,可是,他的心里仍感到一丝舒畅,他也笑了。

⑩渐渐地,他不再讨厌她的笑了。

⑪那天,在体育课上,他们高高兴兴地跑啊叫啊,十分热闹。踢球的时候,她正好走过,他一不小心,一脚踢在了她的腿上,脚顿时隐隐生疼,他忙向她道歉,问踢痛没有。她又笑了,告诉他,只有他痛,自己绝对不会痛的。

⑫"为什么?"他大惑不解地睁大眼睛问。

⑬她悄悄告诉他,自己这条腿是假肢,安装上去的,不会感到痛。她又轻声告诉他,这是个秘密,只有他一个人知道,不能告诉别人。他连连点萧头,满心同情地望着她。

⑭她仍是笑笑,转身走了。他站在那儿,看着她的背影,看着她飘扬的头发,心里翻腾起十二级海啸,难以平静。

⑮从此以后,他的笑声也传遍校园,四处挥洒,四处张扬,他也成了一只快乐鸟。他想,和她相比,自己幸福多了。为什么不向她学习,笑着面对生活、面对自己生活的不完满呢?

⑯几年后,一次同学聚会,她没有到。谈起往事,当他说到她的腿时,她的一个闺蜜证明,她是一双好腿。因为那天回到宿舍,她撸起裤腿时,腿上青了一块,她还流了泪。事后,她反复叮嘱她们,这件事千万不要告诉他,大家听了,都默默地点着头。于是,这成了她们共同保守的一个秘密。

⑰那一刻,他热泪盈眶,他仿佛又一次看到了她清秀的样子,听到了她清亮的笑。

(选文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揣摩第⑬⑯段中"秘密"的含义。

①她又轻声告诉他,这是个秘密,只有他一个人知道,不能告诉别人。

②于是,这成了她们共同保守的一个秘密。

(2)结合第⑦段画横线句子的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她看见了他的骈枝,睁大了眼,接着笑了起来,"你真幸运!"她说。

(3)这篇小说在写法上有诸多特色,值得品味。试探究小说写作手法的匠心所在,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4)小说在《中国教师报》发表时,题目为"骈枝的苦恼",有人认为也能以"骈枝的幸运"为题,你喜欢哪一个?请阐明理由。

我喜欢"        ",因为                                                  

(5)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见闻,说说你对"笑着面对生活、面对自己生活的不完满"的理解。

来源:2021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问题。

青春正当时,不负好时代

程龙

①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既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的时代使命。在这样一个好时代,青年更应该砥砺奋进,不负时代机遇,不负青春时光。

②这是一个创造梦想、成就梦想的时代。"嫦娥"探月、"北斗"组网、"神舟"飞天、"天眼"巡空、"蛟龙"入海……这些大国重器的背后无不闪耀着青年的力量与智慧。新时代的舞台上处处刻印着青年奋斗的脚步,洋溢着青春火热的激情。无论你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在祖国的哪个角落,都要把理想和抱负熔铸在脚踏实地的前进征程中,当青年理想与历史使命同频共振,奏响的就是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③无奋斗,不青春。袁隆平23岁时立志解决水稻如何高产问题,把田间地头当作自己的实验室;24岁的武大靖无数次挥汗如雨地训练,最终打破了短道速滑项目世界纪录;①___……奋斗者们光鲜亮丽的成功背后都有着默默付出的无悔青春。在抗疫一线,他们与病毒生死较量;在偏远乡村,他们与村民共奔富裕;②___……越来越多的青年在岗位上书写奋斗故事,也收获了奋斗馈赠给他们的幸福。

④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这个时代正因创新而进步发展、活力四射。青年人朝气蓬勃,是全社会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陆朝阳是国际量子科学领域走在最前沿的年轻人之一,作为我国"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研制团队的成员,陆朝阳长期辛勤耕耘,获得了国际上一系列重量级奖项。他确信,不做短平快的事情,要做需要非常努力跳起来才够得着的科研,并坚持做到极致,"只有一步一步走,才能保证量子计算领域的健康发展。"在创新的时代,青年正当其时、潜能无限,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⑤"十四五"规划纲要为我国发展绘制了宏伟蓝图,也吹响了青年逐梦新征程的时代号角。如何找到成就自己梦想的人生舞台,是当代青年面临的重大机遇和全新挑战。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过程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进程紧密契合,国家发展进步的过程就是青年成长成才的过程,也是青年奋斗奉献的过程。抓住时代机遇,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当代青年定能在风浪中搏击前进,以青春之我成就青春之中国。

⑥青春正当时,不负好时代。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欣逢盛世,我辈青年须勇担使命、砥砺前行,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成就精彩人生。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5月22日,有删改)

(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中心论点。

(2)任选一题,在第③段指定位置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我选第   题,补充论据:                      

(3)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阅读第⑤段和【链接材料】,思考:我们怎样做才能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

【链接材料】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清代学者 顾炎武

②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

--全国政协委员 唐江澎

来源:2021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耐心成就人生之美》(徐文秀),完成各题。

①现在不少人感觉到;焦虑、着急和不耐烦仿佛成了一些人的常见病,干什么事都显得急不可耐,总是等不得、坐不住、慢不了和静不下心。

②比如,有的人看到他人成名成功了,一下子会乱了自己的方寸、节奏和步伐,变得焦躁不安、 心慌意乱 ;有的人看到他人提拔重用了,顿时沉不住气,千方百计走捷径;有的人则经不起一点挫折,绕不得一点弯路,不愿也不舍得花更多时间做那些默默无闻、精雕细琢的事,恨不得 一蹴而就 ,早日梦想成真;还有的人甚至变得有话不好好说,遇事不好好商量,碰到点问题动辄"一急二躁三冒火";等等。一言以蔽之,没耐心。

③耐心就是不急躁、不厌烦,它既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品格,是"高尚的秉性",能够成就事业,更能成就人生。

④耐心成就成功之美。在相当意义上说,耐心是成功的"通行证"。在人生的征途上,哪有一帆风顺?总会遭遇挫折,有时还布满荆棘,如果没有耐心,不能坚持到底,就很难看到成功的模样。"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很多时候,能否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坚持时间的长短,更在于你能否坚持到底。

⑤耐心成就过程之美。耐心是一种积极的等待和良好的心态。《道德经》上说:"静为躁君"(君,主宰)。《大学》里讲:"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丰子恺先生曾在《山中避雨》一文中提到,他同友人游山遇雨而仓皇奔走,友人不耐烦,但他竟被"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遂借了把胡琴,信手而拉,一时把这苦雨荒山衬出了暖色。正是因为有这份对世事的耐心,才能在细粒微毫间,得到人生真趣味。"心收静里寻真乐,眼放长空得大观",心清才能看到万物的生长,心静才能听到万物的声音,而这份静美唯有耐心才可获得。在人生的旅途上,多一份耐心,就会多一些发现,多一重体验。

⑥耐心成就意志之美。哲人说:"无论何人,若是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灵魂。"耐心考验人的毅力和定力。古往今来,滴水穿石也好,铁杵磨针也罢,愚公移山也好,精卫填海也罢,难在耐心,贵在耐心,成也在耐心。俗话说、慢工出细活儿。我们做很多事情,往往要靠绣花功夫、工匠精神,而离开了耐心,这些都无从谈起。好的人生需要文火慢炖、细水长流,这也正是对人的意志的锤炼和对品质的塑造。

⑦耐心是一种修养,需要修炼养成。耐心不够,或因心里想法太多、欲望太强,或因沉不住气、性子太急。少一点功利,多一份淡泊;                   ;少一点喧嚣,多一份宁静。如此,方可保持耐心,成就人生之美。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0月,有删改)

(1)解释文中第②段加点的词语。

①心慌意乱:       

②一蹴而就:       

(2)本文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论证中心论点的 ?

(4)文章第⑤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5)请根据语境,仿照上下文,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出第⑦段中所缺的句子。

(6)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本文对你的启示。

来源:2021年青海省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曹文轩的《我的语文老师》,完成各题。

①我的语文老师是南京大学的高材生,是一个高高的、身体非常扁平的女人。这位女性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千百次寻找过,但是再也没有找到过一位这样的女性。

②我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把两只手轻轻地悬在讲桌上,她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没有带语文教材,是空手走上来的。她望着我们,说:"同学们,什么叫'语文'?"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什么叫"语文"。那期间,天开始下雨,她把脑袋转向窗外,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年四季的雨是不一样的。"

③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天里的雨也是不一样的,上午的雨与早晨的雨不一样,下午的雨与上午的雨也不一样,傍晚的雨与夜里的雨也不一样。"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我至今还记得,我们所有的同学都把脑袋转向了窗口,外面有一大片荷塘,千条万条银色的雨丝正纷纷飘落在那口很大很大的荷塘里。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④大概一个星期后,她又走上讲台,那是一节作文课。她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班上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在此之前,我的历任语文老师都说作文写得最好的同学是曹文轩。这个反差太大了!对我来讲,这个打击是巨大的,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判断, 所以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教室

⑤晚上,我回到学校,来到了她的宿舍门口。我记得自己不是轻轻地把她的门敲开,而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的。她拉开了门,站在门口,微笑地看着我,说:"你请进来坐一会儿。"然后我就进了她的卧室,看到了她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我的六本作文本。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上,然后说:"你过来看看,我们先不说内容,就看这些字,前几本的那些作文,字非常稚拙,但是能看出你非常认真。你再看看最后﹣本作文,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

⑥她又说:"在这六本作文本里,都有一篇作文是写春天的,你在第一本里写春天的时候是非常诚实的,是非常朴素的对春天的描写。但是后来你慢慢地控制不住自己了,你有必要用那么多的形容词吗?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夸张。当那些老师都说你有才气的时候,你就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她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

⑦我记得那一天离开她的宿舍, 走进校园,月亮特别好。月色如水,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那个夜晚是值得我一生铭记的。没有那个夜晚,就没有我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⑧我要说语文和语文老师,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我这里无意贬低其他学科的老师们对学生的作用,我只是说语文和语文老师是无可替代的。语文老师永远是一所学校的品质的建构者和体现者。 我无法想象一个学校里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我也无法想象这个世界上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

﹣﹣(节选自《读者》,有删改)

(1)选文讲述了"我的语文老师"的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2)如果把第⑤段中的加点部分删去,再与原句比较,说说两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

(3)选择适当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①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教室。

②走进校园,月亮特别好。月色如水,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

(4)阅读全文,说说"我的语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5)读了本文,联系作者的成就,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来源:2021年青海省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跨界人生

①《纽约时报》前两年的一篇专栏带红了一个词,"斜杠人生",意指一个人具有多重身份,不满足于国定的职业。有资格贴上这个标签的人,无不沾沾自喜。比如鲍勃•迪伦可以写成"创作歌手""诗人""艺术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其实,我认为把"斜杠"说成"跨界",会更好理解,可避免被误以为是"斜着抬杠"。像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明星,很多都是影优而歌,或歌优而影,影视歌三栖,同时又进军商业领域,是无所不通的跨界全才。跨界意味着自我价值的体现,人生经验的丰富,生命意义的丰盈。

②对于具有卓越创造力的天才,跨界是一种最先进的自我展示方式。

③达•芬奇大概是人类历史上跨界最广也是最成功的"斜杠青年",不仅画出了《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这样的传世巨作,他还玩雕塑雕刻,搞机械设计,担任军事工程师,甚至在十六世纪就设计出具有现代理念的冲水厕所,同时还精通数学、密码学、人体生物学、物理学、天文学。他留下来的《哈默手稿》原稿至今有幸读过的不超过5人,已被比尔•盖茨以天价珍藏。人只要有足够的天赋,就不存在必须的专注才能完成的优先事项。

④相比之下,普通人跨界则可能是想要满足对意义的追求。

⑤加拿大哲学家,查尔斯•泰勒说:人若是处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为了寻求意义,会引导激发自己的潜力,于内在框架里寻求超越。有人用爱情,有人用音乐,有人仰望星空,以跨界的方式实现自我价值。

⑥不久前,一个在夜市代客贴膜的小摊老板,因为老婆生孩子,来不及收摊就匆忙赶去医院。代为看摊的城管见有顾客上门,便小试牛刀,过了一把跨界的瘾,贴了一晚上手机膜,做成好几笔生意。

⑦当今生活节奏加快,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也促使人们去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跨界带来的不同体验,可以提升自身的生命价值和职业成就感。

③一位律师回忆,有一回她陪朋友去看房,旁边的看房者见她身穿职业套装,拎着公文包,误以为她是楼盘销售人员,过来向她咨询,她坦然受之,最后成功推荐出去一套房子,赚了一小笔佣金。对于那些性格开朗、愿意尝试新鲜事物的人,跨界探索也意味着更容易得到回报。

⑨但有时候,跨界并不需要宏大的理由。

⑩曾听一个人说过,她与家人一起去逛超市,家人到停车场停车,她走到门口等候。百无聊赖中,她看到门口旁边的小桌子上,放了一把测温枪,就好奇地拿起来给自己测了一下体温。这时正好有顾客进来,见她手里拿着测温枪,便很配合地主动伸手让她测温,她也照测不误。一连测了十几个人,直到真正的测温员出来才停止--即使事出偶然,当事人也仍然觉得这是自己跨界经历的一部分。也许以后她的简历上会加上一条:测温员。

(《中国新闻周刊》2021年第5期,有删改)

(1)本文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

(2)在提出中心论点后,作者是如何论证的?

(3)分析第⑤段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4)分析以下两则材料哪一则能证明第②段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材料一】袁隆平院士有很多重大的贡献:一是突破了传统理论束缚,发明了杂交水稻;二是创建杂交水稻学科,构建了杂交水稻理论体系;三是推动杂交水稻技术应用,为我国粮食供给作出巨大贡献;四是致力杂交水稻走向世界,为人类战胜饥饿,彰显中国担当!

【材料二】袁隆平多才多艺:他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他擅长游泳,差点进了国家游泳队;他爱好开飞机,曾考上过空军飞行员;他会拉小提琴,在稻田里拉小提琴的照片在网上疯传。他还会骑马,喜欢打麻将、打排球等,是一位很有情趣的科学家。

来源:2021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猝死"急救指南

①近年来,"猝死"一词频繁地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中。

②《中国急救医学》2020年刊发的一份报告显示,猝死的首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引用2009年的研究数据指出,每年,中国心源性猝死总人数估计达54.4万,为世界之首。更为要命的是,大多数心源性猝死都发生在医院之外,因此,当专业救护人员赶到时,往往已经错过最佳救治时间。

③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生命是完全无法挽回的。

④1963年,心脏病学家伦纳德•司彻里斯创立了美国心脏协会中心的CPR(心脏复苏)委员会,同年美国心脏协会正式授权支持CPR。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电击除颤正式组合为现代心肺复苏技术。【甲】 心脏是一个"泵"把血液"泵"到全身,当心搏骤停或室颤(不规律地跳动)时,这个"泵"就停止工作了,全身会缺血。心脏就是这个工作原理,把血里面携带着的氧,运送到全身。当心跳停止4分钟后,脑细胞开始出现不可逆的缺氧坏死。

⑥心搏骤停患者需要做心肺复苏。什么时候可判断患者心搏骤停,需要做心肺复苏呢?首先拍打患者并大声呼唤,患者没有眨眼、皱眉、呻吟等反应,其次患者胸部无起伏5~10秒,两者同时具备即可判断患者心将骤停,应进行心肺复苏。

⑦如何做心肺复苏呢?发现有人倒地,可参考如下步骤施救:

第一步,判断现场的环境是否安全;

第二步,判断患者是否有意识,轻拍重唤;

第三步,若患者无反应,找人拨打急救电话、取最近的AED(自动体外除颤器);

第四步,看呼吸,而不是去听和感觉,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5~10秒,如果没有呼吸或者是不正常呼吸(下颌式呼吸),就要开始进行心肺复苏;

第五步,实施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⑧胸外接压的位置:两乳头连接中点处(胸骨中下段);深度:5~6厘米(约一张银行卡的宽度);频率:每分钟100~200次。反复进行胸外按压直至拿到AED或急救人员到来。

⑨关于人工呼吸,如果没有经过训练,可以不做,因为未经训练的吹气既无效,还会使按压中断。应持续地按压,等待专业救护人员到来。越早进行电击,心脏重新跳动的成功率越高。

⑩AED,又称自动体外电击器、自动体外除颤器,是可被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用于抢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医疗设备。它小巧便携,使用简单有效。AED的出现使急救有望抓住"黄金4分钟"。

⑪心搏骤停病人早期85%~90%的病因是室颤,医院外治疗室颤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AED。【乙】 除颤每推迟1分钟,存活率降低7%~10%。

⑫胸外按压、人工呼吸与AED的早期有效配合使用,是抢救心搏骤停病人最有效的手段。

⑬猝死是救不活的,能救过来的是当发生呼吸、心搏骤停10分钟之内身边有人对他进行了心肺复苏,因为2/3的呼吸、心搏骤停患者身边没有医生,所以真正能救他们的是作为第一目击者的你。

(《读者》2021.6,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说一说对心搏骤停患者,可以使用的现代心肺复苏技术有哪些?

(2)从甲乙两处画线句子中选择一句,分析其说明方法及作用。

(3)下面加点词语可否删去,为什么?

每年,中国心源性猝死总人数估计达54.4万,为世界之首。

(4)本文介绍了心肺复苏技术,以及非专业人员的救治过程,为了让更多心肺病人在生命关键时刻得到救治,请你开动脑筋,对心肺复苏技术的普及和相关公共设施的完善提出你的建议。

来源:2021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生活,没有想象的不堪

①年龄越大,就越认可父母的人生;越是见识到不同的人群,就越意识到他们的难得;越是和概念、理论打交道,就越意识到父母落地的人生姿态,是多么的活色生香而又充满生命力。

②我的父母是普通人,一辈子生活在湖南的一个村庄。母亲是一个家庭妇女,父亲是一名中学老师。

③妈妈19岁嫁给爸爸。外婆生育了6个孩子,还领养了一个,但妈妈是唯一的女儿,在那个年代,虽然说不上能享受到多少宠爱,但至少没有遭受过任何对女性的轻慢,妈妈甚至还念到初中毕业,字写得比我还好,能自由阅读文学作品。只是她一辈子太忙了,从来没有任何闲情逸致,从来没有轻松地坐下来好好品过一杯茶,浪漫过一次。我对妈妈骨子里有温情倾向的唯一感知,就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我们姐弟年龄很小的时候,她强烈地想摆脱几个孩子,自己骑单车去隔壁村看电影。

④妈妈26岁就已经生了4个孩子。她这辈子最亮眼的价值观,来自这句话:"我一生中最值得的事情,就是赶在计划生育之前,生了你们4个。"她如此地热爱孩子,无数次庆幸,这种发自内心地确认,让我从小就充满了存在感。尽管我已是家中第三个女儿,尽管连村里的老人都看不下去,开始同情妈妈命苦,但我知道自己不是"拖油瓶",知道自己给家庭带来的是快乐而不是痛苦。尽管四姐弟年龄接近,争吵不断,挨打不少,但打过以后,还是觉得活着有意思,眼泪还没擦干,就开始香喷喷地吃饭。我从小就怕死,有一点点不舒服,就主动叫妈妈带我去乡村卫生院。是啊,我是父母赶在计生政策出台之前生下的第三个女儿,能顺利来到人间,又有什么理由不庆幸呢?

⑤我妈妈干过的事,我大致算了一下。

⑥在养育子女方面,妈妈除了养大我们4个,在婶婶26岁那年意外去世后,还毫无怨言地担起两个家庭的担子,同时养育两个年幼的侄子。这种状况,一直断断续续坚持到兄弟俩初中毕业外出打工。现在,我的两个堂弟对妈妈非常好。另外,我的大舅、满舅、我的小姑、远方表叔,都分别将自己的孩子或长或短地放在我家寄养过,最长的有五六年。我家的情况是,我被寄养在外婆家,而别的孩子寄养在我家。至于他们为什么把孩子寄养在我家,可能因为我爸爸是老师,在他们看来,既能帮忙辅导孩子,也可以通过他的关系,拜托更多的老师关注孩子,甚至让他们顺利升上中学。这些现在看来无比麻烦的事,妈妈没有任何抱怨。

⑦因为家里人口多,做饭工作量很大,她一辈子的心思和时间,主要用在准备各种各样的食物上。让我意外的是,妈妈居然喜欢做饭。如果说,偶尔做一顿饭让人感觉到乐趣,但像她这样,连续50年,持续不断地为家人做饭,我就感觉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我家朋友多,爸爸年轻的时候喜欢带同事来家里玩,我的同学、弟弟的同学、两个姐姐的同学都喜欢来家里玩,妈妈是所有客人最喜欢的人。妈妈确实好客,好客的方式就是做饭给客人吃。妈妈做饭速度极快,两个小时可以做好20个人的饭菜。我一想到妈妈一辈子做过的饭菜够用火车皮来装,就汗颜不已。

⑧妈妈也懂得很多手艺。在1987年以前,她除了承担所有农活,主要职业是做裁缝,她是我们整个乡镇最有名的裁缝,是少有的还会做大衣襟的传统师傅,我们小时候穿的衣服都是出自妈妈之手。在1987年以后她还开过杂货店,在开杂货店的同时,她学会了做早点,也就是蒸包子、馒头。掌握了基本技术后,她发挥自己会做坛子菜的优势,做出了南北特色结合很好的油饺子和油炸包,这些美食干净、好吃,又禁饿,长久以来一直是我们乡村孩子们的共同记忆。在经商的同时,她还承包过田地种西瓜,西瓜成熟后,又联系熟人去长沙街头售卖。想想,农、工、商、小手工业,这些行当妈妈都干过。她1949年出生,去年还在说,要不是年龄太大,都准备去考个驾照。我就是听了她这句话,才下定决心坚持考试,拿到驾照的。

⑨是的,妈妈大半生给我们的印象就是忙、累, 但她活得热气腾腾,平凡又充实,仿佛不用追问人生的意义,就自带庄重的价值。她的生命如此落地,精神如此简单、清洁。

⑩我年龄越大,越对平凡而认真活着的人深怀敬意。他们和我的父母一样,都是托举这个社会的基石,尽管他们默默无闻,但没有人可以否认他们的价值。

(《中国新闻周刊》公众号,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①妈妈做的最浪漫的事:          

②妈妈做的最值得的事:                 

③妈妈做的最多的事:                       

(2)结合语境,品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她如此地热爱孩子,无数次庆幸,这种发自内心地确认,让我从小就充满了存在感。

(3)请结合你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分析第⑨段划线句子的含义。

但她活得热气腾腾,平凡又充实,仿佛不用追问人生的意义,就自带庄重的价值。

(4)文章第⑩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5)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来源:2021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莫让自制力成为稀缺品

①疫情防控期间,很多人居家办公或学习。居家办公、学习对个人的自制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制力不够强,居家工作和学习的时候就容易分神、拖延。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2.0%的受访者觉得需要提高自制力。

②居家办公、"躺在家里上课"是不少人一直以来的梦想,但真正实现了,很多人发现,情况与想象存在很大的差距。疫情冲击下,很多人有了更多的居家时间,也有了更多的干扰,纷繁的网络信息、懒散的居家环境,已然让很多人茫然失措。调查显示,只有31.7%的受访者觉得自己的自制力强,说明自制力俨然成了稀缺品。

③缺乏自制力似乎不算什么大事,但日积月累会改变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一般来说,缺乏自制力,就会出现做事信马由缰、开小差或做与之无关的事情等情况。这样不仅会导致时间浪费,工作效率低下,还容易引起家人、同事及老师、领导的不满,影响学业与前途。为了挽回影响,又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完成任务,这样的结果是:高投入低产出,甚至产生自怨自艾等负面情绪,而这些情绪又会降低工作和学习的效率,由此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④长远来看,缺乏自制力,还会导致专注和深入的程度逐步下降,这种影响更隐秘而久远。比如阅读方面,喜欢看浅显、有直接视觉效果的书籍,久而久之,将减弱深入阅读、深入思考、科学思辨的能力。 古今中外,大凡做出卓著成就的人无不自制自律,专心致志,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终将一事无成。

⑤需要知道,自制力是一种优良品质。当下,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受到的外部干扰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人们具备更强的自制力。提高自制力,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更可以改善精神面貌、提升自我评价,从而让自己的身心更加健康、人生状态更加积极。提高自制力无论是对于当下战疫阶段还是人生长远发展,都大有裨益。

⑥怎样才能提高自制力?首先要树立清晰的工作或学习目标。以目标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保证工作、学习的效率与质量。其次要努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克服拖延、焦躁、得过且过等弱点。必要时屏蔽可能干扰自己的因素,提高自制力。还要强化专注力训练。设立自己的"专注时间",营造孜孜以求的宁静氛围,使注意力保持集中。或者与志同道合者相互督促、勉励,大力培养专注的品质。

⑦信息时代,莫让自制力成为稀缺品。

(1)请简述本文的行文思路。

(2)居家办公学习时受到的干扰是"自制力成为稀缺品"的根本原因吗?说说你的思考。

(3)请为第④段画线句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4)除本文所说之外,请你再提一条提高自制力的建议并阐释理由。

来源:2021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20年,联合国发布了一份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报告。报告指出,由于气候变化,全球各地的冰原和冰川发生减少。2006年至2015年,平均每年全球海平面上升至少3.6 毫米。2020年上半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达到了三百万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并且还在持续上升。

温室气体浓度过高会引起哪些后果呢?一是会令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土壤肥力下降,不适合耕作,甚至引起饥荒。二是引起"水循环"变化,如山峰积雪减少,季节性河流径流发生重大改变。三是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包括营养不良、空气污染以及疟疾等热带疾病的传播。四最为严重,会造成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飓风加剧等。

材料二:

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等庄严的目标承诺。我国要实现"碳中和",一方面需要实现温室气体的深度减排,一方面需要采取植树造林,增加碳汇等方式抵消剩余排放量。

这两个方面,【甲】是关键,尤其是要【乙】。

材料三:

       我国当前温室气体年排放量约为14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农林业吸收碳汇每年约增加8亿吨至10亿吨,仅相当于排放量的7%左右。未来,随着新增林地面积潜力减少,主要依靠加强林地管理增加森林蓄积量。

材料四:

库布其沙漠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曾以"无路无电无水无通讯无医疗"的恶劣条件被外界称作"死亡之海"。就在这片"死亡之海",经过33年的生态修复,治理沙漠6000多平方公里,绿化率由之前的3%上升为53%,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库布其沙漠拥有全国I类太阳能资源,太阳辐射强度高,日照时间长,年均日照时数超过3180小时,发展光伏发电条件得天独厚。据专家测算,吉瓦级光伏治沙基地能够治理超过10万亩沙漠,年发电25.5亿度,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4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16.1万吨、二氧化硫约3.9万吨、氮氧化物约1.9万吨、粉尘约34.7万吨。

一方面是植树种草,治理土地退化,持续推动"森林增汇";一方面是"光伏治沙减排",发电制氢,发展低碳能源,持续推动"新能源减排"。库布其的这种双向碳中和模式集治沙、护河、兴业等于一体,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实写照。

材料五:

生活中常用物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多少?据测算,一辆每年在城市里行程达到2万公里的大排量汽车排放二氧化碳2000公斤;电脑使用一年平均间接排放二氧化碳10.5公斤:卤素灯泡使用一年平均间接排放二氧化碳10.8公斤;洗衣机使用一年平均间接排放二氧化碳7.75公斤。

(1)依据"材料一",完成如表的表格。

材料信息

得出的结论

冰原、冰川减少;海平面上升

         

         ;③          

温室气体减排刻不容缓

(2)依据"材料三"中的信息,在"材料二"【甲】【乙】两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3)"材料四"中使用了大量数据,简要说明其作用。

(4)依据"材料五",解说践行低碳生活的一种做法,并为此拟写一条标语。

来源:2021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_______

①牛是农耕文明的标志,传统的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农民生计离不开牛。牛年说牛,有一种亲近感。

②牛是我的乡愁记忆。展起,祖孙三代牵牛荷犁而行,走在村口老树下的霞光里。赤脚挽裤腿,前后等距离,走路姿势一致,每天时辰一样。放牛娃倒骑牛背看书,有骑牛读汉书、穿林听秋声之趣,任你读到日落西山坳、晚霞红满天,牛儿会一声不吭、一步不乱地把你驮回家。夜归的牛或立或卧,不时嚼几口草,几分神定气静,几分闲情逸致。等到月光从天窗斜照进来,拂上了牛的眼睛,那粗重的鼻息声便伴着山林的涛声和潺潺水声,组成山村的催眠曲。

③牛是农家宝,是农民的命根子。棕绳穿鼻系柴扉,早晚有人问饥寒,半夜提灯去看栏,清晨起床添饲料,是牛主人每天的作业。把牛关在薄屋边,养在后院里,听着牛嚼草牛呼噜的声音,心里踏实而满足。庄户人家安居乐业得有头牛,就像今天城里人家得有辆车。

④牛是家乡的风景。春天的图画里少不了雨、离不开牛、缺不得迎春花。一犁春雨半亩洼,蓑衣斗笠半袖花,春风应时而至,春光烂漫无边,翠绿墨绿嫩绿鹅黄绿,梨花李花桃花栀子花,所有的草叶花蕊、溪流石泉都滴着青春的原汁。

⑤牛们完成了犁田的任务,雄赳赳地挺立在田埂,张望着插秧的风景。偶尔扬起黑粗脖子"哞"地一声,一定是声震深谷、气贯长虹。或者干脆卧倒静静地等,看你磨蹭到几点,天生一副好脾气。

⑥村里老人们对"牛脾气"有自己的理解。老牛拉车,慢条斯理有静气、有条不紊迈方步,不管是拉犁还是拖耙,或者拉石磙碾谷子,牛总是顺从地架上木头套,一趟又一趟,一圈又一圈,决不偷懒,从不厌倦,永不懈息,这叫有耐性:垄里去、垄里回,去哪块田、回哪个栏,哪个坡上的草儿青、叶儿嫩,老牛识途门道清,这叫有悟性:牛一辈子脚踏实地、负重前行,泰山压顶不屈腿,蛮荒在前仍奋蹄,这叫有切性:牛老成持重,只埋头做事,不轻易发声。每天是两点一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世代如此,并无二心,这叫有定性。

⑦牛是人类的朋友。牛与人性灵相通,人与牛同甘共苦,人养牛、牛养人,人是牛的主人,也是牛的学生,跟牛学做事,向牛学做人。遍布广表乡村的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们既创造了丰厚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⑧浓郁醇厚的乡村文化成风化人,把牛的元素、牛的精神融入了庄稼人的基因和血脉。 我至今还以自己属牛而自豪、自省,这大约是"牛文化"的熏陶与传承吧

(作者:刘汉俊有改动)

(1)请辨析《牛年说牛》《家乡的牛》哪一个做本文的题目更恰当?

(2)第②段加点词"拂"极具表现力,请品析。

(3)请简述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

(4)说说第⑧段画线句中,"我"会"自省"些什么?

来源:2021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让人文之光照亮未来

赵应云

①人文浸润科技,科技传播人文,科学与人文历来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共同构筑起人类文明的大厦。做新时代的追梦人,要有对科学精神的追求与崇尚,也要有人文情怀的涵养与修为。

②让人文之光照亮民族复兴之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除了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的硬实力,也离不开以国家凝聚力、民族创造力、文化感召力等为重要内容的软实力。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让民族精神、国民素质缺位,而应兴民族之人文、启民众之精神,清华大礼堂有一块"人文日新"的牌匾,就是提醒人们要常怀人文之心,人文思想之光,可以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我们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并对民族未来有更理性的把握,从而点燃实现梦想的激情与希望。特别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民族复兴,更要弘扬人文精神。

③让人文之光照亮社会进步之路。一部人类文明史,一方面记述着科学技术创造的无数奇迹,另一方面也烙印着人文社会科学不断演进的足迹,从"诸子百家"到"二十五史",人文之烛照中华民族教千年,今天依旧给我们温暖和力量。 "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说过,"一个理想的时代会在人类的进步发展中产生。在这个时代中,不仅是存在决定意识,而且人类的高尚理想追求将影响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塑造民族品格,将直接影响社会进步的水平和文明的程度。

④让人文之光照亮公众生活之路。古人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精神不但可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而且通过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可以带来认知社会的新视野和新境界。新时代需要造就知识丰富、情操高尚、意志坚定、素养深厚、人格健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而不是只有物质生活、缺乏精神生活的"单面人"。让人文精神照进现实,并照亮每个人的心灵世界,这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⑤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人文精神是中华文化最醒目的标识之一。我们要刻认识人文精神对个人对社会之"大用",对国家对民族之"大用",通过涵养人文精神,更好发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人文之光照亮复兴征程、照亮民族来。

(选自2021.5.18《人民日报》)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梳理选文的论证思路。

(4)结合选文,联系自身实际,谈谈如何提升人文素养,拒绝成为"单面人"。

来源:2021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势利"的大脑

岑嵘

①《红楼梦》中有一个经典的桥段:贾母让刘姥姥尝一尝茄鲞,刘姥姥细嚼了半天说:"虽有一点茄子香,只是还不像是茄子。告诉我是个什么法子弄的,我也弄着吃去。"

②这时凤姐笑道:"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的皮刨了,只要净肉,切成碎丁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豆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

③假如你无意间吃到这道菜,它会好吃吗?从油炸到鸡汤煨制,再到封存,茄子可能早已经成了黏腻的糊,而这层糊再包裹上坚硬的干果,这样的口感,恐怕称不上美味。刘姥姥对这道菜评价也很一般:"虽有一点茄子香,只是还不像是茄子。"

④但是当刘姥姥听完凤姐的介绍再去吃这道菜,味道还会一样吗?

⑤加州理工大学希尔克•普拉曼斯教授做过一个实验,他让20位志愿者品尝不同的葡萄酒并用扫描仪观察志愿者大脑的活动。

⑥志愿者被告知有5种葡萄酒以及它们的价格,实际上这些价格信息可能是虚假的。但是,志愿者一旦得知葡萄酒品质很高,价格很贵,就会表现出明显的偏爱,哪怕这种酒其实是低价葡萄酒。

⑦同时普拉曼斯教授发现,一旦志愿者得知葡萄酒价格昂贵,大脑扫描仪就会发现其内侧前额皮质活动增强,也就是说不管这酒是不是真的昂贵,也不管志愿者原本是不是喜欢这种酒,此时大脑都会让志愿者产生明显的愉悦感。

⑧杜克大学做过一个类似的实验,研究者向志愿者介绍一种新药"维拉多尼",并告知在临床试验中92%以上的人服用10分钟内疼痛会显著减轻,止痛效果持续8小时。

⑨志愿者手腕被施以一定强度的电击,并让他们记录下疼痛强度,这时再让他们服用"维拉多尼",15分钟后继续接受电击,并再次记下疼痛强度。

⑩这个实验最有趣的一点在于,当一组志愿者得知每片药品的价格是2.5美元时,几乎所有人都声称该药降低了疼痛。而另一组志愿者得知每片药品的价格是10美分时,声称有效果的只有"2.5美元组"的一半,而事实上,所谓的"维拉多尼"只不过是普通的维生素C胶囊。

⑪乌尔辛纳斯学院是宾夕法尼亚州乡下的一个小型自由艺术学院,从1999年起招收的学生越来越少。为了鼓励学生报考,校长并没有降低学费,反而将学费增加了近20%,但是新生人数却因此增加了35%。通过变身为一所"昂责的艺术学院",乌尔辛纳斯学院向未来的"顾客"表明,它也是一所精英学校。价格重塑了人们对这所学校的认识。

⑫我们的大脑相当"势利",仅凭知道一件物品是昂贵的,即使它只是价格标签上的数字,也可以使人有真正愉悦的体验。正因如此,我们的大脑会认为价格越贵的食物口味越好,价格越贵的药品和化妆品效果越好,收费越高的学校教育质量越好……

⑬当刘姥姥听完凤姐的这番话后,摇头吐舌说:"我的佛祖!倒得多少只鸡配它,怪不得是这个味儿。"此时如果她再次品尝这道用银子堆出来的茄鲞,一定能品尝出神奇的美味,因为对金钱的认识"改变"了人们的味蕾。

(选自2020.12.4《今晚报》)

【注释】茄鲞(xiǎng):一种菜肴。

(1)标题"'势利'的大脑"有什么妙处?

(2)请分析选文开头引用《红楼梦》中刘姥姥吃茄鲞情节的作用。

(3)第⑩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选文第⑥段的加点词是否可以删掉?为什么?

志愿者被告知有5种葡萄酒以及它们的价格,实际上这些价格信息可能是虚假的。

来源:2021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坐姿里,有灵魂的样子

刘世芬

①有一次,作家周晓枫到河北作协开讲座。开讲前,主持人先做介绍,周坐在台下第一排座椅上,我就坐在她身后,此时的我,作为听众,懒洋洋地靠在椅背上,极为放松,可我前面的周晓枫,却没将身体向后倚靠,她自始至终将身体离开椅背两个拳头的距离,正襟危坐,从后面看,她的双臂应该是整齐地叠放于胸前,绝对是那种芭蕾舞演员的身姿,朴素安然,雕像般一动不动。

②这种坐姿,显现的是一种自律。这种自律唤醒我记忆深处的一个"孩子"。

③那个"孩子",当时是西安某大型集团总裁助理,27岁,清瘦、文弱,眼神悠悠淡淡,声音细细微微,神情羞羞涩涩,一举一动,生怕惊动了什么。扎在叔叔阿姨辈的人堆里,特别是在那群德高望重的行业老前辈面前,"乳臭未干"这个词,像是为他定制。

④在周一例会上,我所带的实习团队一律坐到后排,观摩并等待集团为我们举行的欢迎仪式。那"孩子"与那群久经沙场的老前辈一起围坐,研讨上周工作,总结一周得失,言谈举止间,仍是静悄悄的青涩模样。

⑤如果不是仪式后他坐到后排时那个腰板笔直的姿势,我至多仅记住这样一个安静谦恭的背影。例会结束,欢迎会开始,我们的实习团队围坐到会议桌前,那"孩子"与集团领导则退居会议桌后面--只留三两个中层领导致欢迎词。

⑥前一分钟,他们还在汇报上周各自分管的工作,谁都明白,这一次的例会大有不同,因为后面坐着我们这些外人,他们虽非首次"登台",可是有"观众"在场,毕竟有别于平时的"例行公事",每人都极为"重视",一板一眼,生怕在外人面前出错,此刻坐到后面,可以稍事放松,允许紧绷的状态分神懈怠。

⑦然而,我还是从会议桌对面一眼看到了他:就在一片静悄悄的松懈中,那"孩子"依然像国旗班士兵一样身姿挺直。能够让我牢记并心有所感,是因为这个姿势的唯一和抢眼。

⑧起初,我还以为他有过军旅经历,他的坐姿真的很"军人",曾见过部队官兵们持帽端坐,那神情令人不由自主地心生庄严与敬畏,此刻的他,双腿笔直并拢,笔记本平摊其上,目光平视,而腰板和脊柱,就那么直直地挺立,自始至终,纹丝不动。

⑨这个坐姿,将我狠狠地"蜇"了一下。

⑩在我心中,如此一坐,"泄露"了自励与自持、功力与涵养,为一个初涉职场男孩的一生提供了一套绅士密码,这个姿势所涉极多:砥砺、坚韧、卧薪尝胆,还有表象背后不为人知的心灵熬炼和那些看得见、看不见的成长。

⑪这样的坐姿,看起来似乎缺少那么一点倜傥、洒脱,十足的青涩、懵懂,可是谁又敢说,青涩曾缺席自己的成长?只有青涩才不为世俗所囿滞,才能秉持梦想的鲜纯与清俊, 他就是以这个姿势迎向未来,挺拔的身姿中,蕴含着令人心动的青春的蓄势待发。

⑫十年后,我遇到几位西安作家,向他们打听那"孩子"。那大型集团在全国已如雷贯耳,而那"孩子"已成功甩掉"助理"二字,升任总经理。

⑬不知他现在是否显得成熟了,但是,有一点我可以肯定:他的坐姿肯定一如既往。

⑭是的,他和周晓枫的坐姿透露出的是自律。残忍的自律!我有时想,有这个必要吗? 但同时我又明白,自律,让他们有一种"时刻准备"的姿势。自律以一种水滴石穿的韧性,成就其人生的辉煌。

⑮而且,这样的坐姿,给人的感受,正与身陷绵软沙发时那种昏昏沉沉的感觉相反--那样正襟危坐的人,其心灵是清澈灵透的,其灵魂则是可以飞翔的。

(选自2020.9《青年文摘》)

(1)选文主要讲述了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2)标题中"灵魂的样子"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坐姿里有灵魂的样子?

(3)赏析第⑨段中"蜇"字的表达效果。

这个坐姿,将我狠狠地"蜇"了一下。

(4)选文主要写"坐姿",③④两段为何要用大量笔墨写那个"孩子"的青涩?

(5)下面对选文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第③段描写那个"孩子"时,连用三个叠词"悠悠淡淡""细细微微""羞羞涩涩"细腻地表现出那"孩子"在行业老前辈面前"乳臭未干"的样子。

B.

文中第⑥段写集团领导们坐在后面时分神懈怠,与第⑦段中那"孩子"依然像国旗班士兵一样身姿挺直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了那"孩子"灵魂的样子。

C.

文中第⑪段"他就是以这个姿势迎向未来,挺拔的身姿中,蕴含着令人心动的青春的蓄势待发。"与第⑭段"但同时我又明白,自律,让他们有一种'时刻准备'的姿势。"两句互相照应。

D.

全文紧紧围绕坐姿来写,突出了坐姿里灵魂的样子;第⑫段则插叙了十年后那"孩子"的状况,深化了文章主旨。

来源:2021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