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常用到推理的方法,根据下列实验事实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编号 |
实验事实 |
实验结论 |
A |
某物质常温下是固体 |
该物质一定是晶体 |
B |
某物质可以导电 |
该物质一定是金属单质 |
C |
某反应有二氧化锰生成 |
该反应中二氧化锰一定是催化剂 |
D |
某溶液与碘在一起显蓝色 |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淀粉 |
下列实验方案中,设计不合理的是………………………………()
A. | 用二氧化锰区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
B. | 用过滤的方法将浑浊的水变为澄清的水 |
C. | 用燃烧木炭的方法制备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 |
D. | 用熟石灰鉴别氯化铵和氯化钾 |
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在下列假设(猜想)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选项是( )
A.探究二氧化硫和水反应可能有硫酸生成 |
B.探究钠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氧气 |
C.探究镁条表面灰黑色的物质可能只是氧化镁 |
D.探究铜在灼烧时出现的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 |
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2CO3、FeCl3、CaCl2、KOH、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固体粉末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②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粉末中一定不含FeCl3
B.粉末中一定含有KOH、Na2CO3、CaCl2
C.不能确定粉末中是否含有NaCl
D.粉末中一定含有Na2CO3、CaCl2
某溶液中溶质可能是HCl、Na2CO3、H2SO4、CuCl2中的一种或多种,为探究溶质的成分,兴趣小组的同学向盛有一定量样品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稀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质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溶液中一定没有Na2CO3和H2SO4
B.b点对应烧杯内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C.c点对应烧杯内溶液中的阴离子只有OH﹣
D.沉淀出现前烧杯内溶液的pH不断增大
某黑色固体粉末可能是Fe、FeO、CuO和C中的一种或几种。取黑色粉末,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在滤液中插入一根洁净的铁丝。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滤液呈浅绿色,则原黑色固体粉末中一定有Fe
B.若铁丝表面只有红色固体析出,则滤渣中一定无CuO
C.若铁丝表面无明显现象,则滤渣中最多有四种物质
D.若铁丝表面只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溶质一定有H2SO4
下列化学实验能够成功的是
A.小明用木炭代替红磷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
B.小颖用锌、铁、铜和稀盐酸确定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
C.小聪在20℃配制36%的氯化钠溶液(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 |
D.小青将过量的木炭粉和少量氧化铜粉的混合物置于蒸发皿里加强热,得到纯净的铜 |
老师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建立假设 | B.收集证据 | C.设计实验 | D.做出结论 |
设计一个探究实验,正确的探究过程应该是( )
①作出假设 ②实验(设计实验和完成实验) ③提出问题 ④根据实验得出结论 ⑤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A.①②③④⑤ | B.③②①④⑤ | C.②③①⑤④ | D.③①②④⑤ |
在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中,某同学取一段纱窗网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下列不可能是造成此实验失败的原因的是
A.收集到的氧气量太少或纯度太低 | B.铁丝生锈或可能有油漆 |
C.集气瓶底没有铺一薄层细沙 | D.铁丝被绕成螺旋状 |
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鉴别硬水和软水 |
加肥皂水搅拌 |
B |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 |
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 |
C |
分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
加入过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
D |
探究燃烧的条件之一:温度达到着火点 |
用导管分别对准浸没在热水和冷水中的白磷通氧气 |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 |
B.加热氯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
C.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应先等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然后再开始收集气体 |
D.加热试管时,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 |
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安全性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同时也反映了实验者的化学素养。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过滤 |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 C.测定溶液的pH | D.稀释浓硫酸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