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NaCl固体、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可以用水鉴别
B.稀盐酸、NaOH溶液、CuSO4溶液、NaCl溶液,不加任何试剂就可以鉴别
C.除去铜粉中的Fe2O3,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D.除去Na2SO4溶液中的CuSO4,加入适量的Ba(OH)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
A.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现象
B.除去氯化钙溶液中混有的氢氧化钙,加入过量稀盐酸
C.检验木炭粉中是否含有氧化铜,取少量样品滴加稀硫酸,观察现象
D.从饱和石灰水中得到氢氧化钙固体,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试剂及实验操作均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所用试剂及主要实验操作 |
A |
氯化钠(氯化镁) |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
B |
硝酸钠溶液(硫酸钠) |
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过滤 |
C |
氯化钙溶液(盐酸) |
加入过量的碳酸钙,过滤 |
D |
氧气(氮气) |
缓慢通过灼热的铜网 |
A.AB.BC.CD.D
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鉴别软水和硬水 |
观察颜色 |
B |
除去FeCl 2溶液中的少量CuCl 2 |
加入足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
C |
分离NaCl和泥沙的固体混合物 |
加足量的水溶解、蒸发 |
D |
鉴别NaOH和NH 4NO 3固体 |
取样于烧杯中,加水溶解,触摸外壁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
A.制备:用石灰石、纯碱和水为原料制备烧碱
B.鉴别: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出氯化钡、硝酸银、氯化镁、硝酸钠四种溶液
C.除杂:除去稀盐酸中混有的稀硫酸,加入适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
D.检验: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钠没变质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
B |
检验铵态氮肥 |
加入碱液,稍热,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 |
C |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少量的氢氧化钠 |
溶解,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蒸发 |
D |
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 |
溶解,冷却结晶,过滤,蒸发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
实验的目的 |
实验方法 |
A |
除去MnO2固体中的KCl |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B |
鉴别化肥NH4Cl和KNO3 |
取少量化肥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闻气味 |
C |
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 |
称取3.0g NaCl,加入50.0mL水使之溶解 |
D |
鉴定本地雨水是否为酸雨 |
用pH计测定雨水的pH |
A.AB.BC.CD.D
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
实验的目的 |
实验方法 |
A |
除去MnO2固体中的KCl |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B |
鉴别化肥NH4Cl和KNO3 |
取少量化肥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闻气味 |
C |
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 |
称取3.0g NaCl,加入50.0mL水使之溶解 |
D |
鉴定本地雨水是否为酸雨 |
用pH计测定雨水的pH |
A.AB.BC.CD.D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B.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 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D. 验证硝酸铵溶解吸热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是( )
A.用稀盐酸和BaCl2溶液检验Na2SO4溶液中是否含有H2SO4
B.用肥皂水鉴别蒸馏水与CaCl2溶液
C.用足量NaOH溶液除去CO2气体中的少量HCl
D.用澄清石灰水检验Na2CO3溶液中是否含有K2CO3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 |
A |
验证铜、银、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
用铜丝、AgNO3和FeSO4溶液进行实验 |
B |
鉴别H2SO4、Ba(OH)2、CuCl2三种溶液 |
不用其它试剂即可鉴别 |
C |
除去CO2中的CO杂质 |
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
D |
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 |
称取5g NaCl加入45mL水中完全溶解(ρ水=1g/cm3) |
A.AB.BC.CD.D
设计简单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写出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
|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除去硫酸钾溶液中的氯化钾 |
加入适量硝酸银溶液,过滤 |
B |
证明铝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 |
将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
C |
鉴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钾溶液 |
分别滴加酚酞溶液 |
D |
鉴别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固体 |
分别加入适量蒸馏水溶解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到19世纪末,经几代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不断探索,得到结论:光合作用反应物是H2O和CO2,产物是O2和有机物。为了探究产物O2中的O元素来源,科学兴趣小组从元素守恒的角度进行了猜想。
猜想一:O2全部来源于CO2;
猜想二:O2全部来源于H2O;
猜想三:O2同时来源于两者。
为了求证,他们查阅资料如下:
资料1 19世纪末,科学家普遍认为气体之间更容易转化,认为CO2在光的作用下被分解成CO和O2,所以O2来自于同为气体的CO2。
资料2 1937年,英国化学家希尔通过实验发现:离体叶绿体在光照条件下使水分解,释放出O2,并还原电子受体。
资料3 1939年,已经发现了氧的同位素。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利用 O标记的H2 O和C O2分别培养小球藻,光照相同时间后,检测甲、乙两试管中产生的氧气是否含 O,如图所示。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资料2的实验结论 (填“支持”或“不支持”)资料1的观点。
(2)根据资料3的实验结果,分析可得猜想 成立。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