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工厂与相邻的化肥厂联合设计了以下制备 (NH4)2SO4的工艺流程。在下图流程中,沉淀池里物质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为:CO2+2NH3+CaSO4(微溶)+ = +(NH4)2SO4。
(1)该工艺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为 (填化学式)。进入沉淀池选用CaSO4悬浊液而不用CaSO4溶液的理由是 。沉淀B高温煅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室里操作①称为 ,进行此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 、烧杯。操作②的流程是加热浓缩、 结晶、过滤获得纯净(NH4)2SO4晶体。洗涤所得晶体时不用水,而用饱和(NH4)2SO4溶液的目的是 。
(3)从绿色化学和资源综合利用的角度说明上述流程的主要优点是 。
根据图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1)在某一温度时,A、B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此时为 ℃。
(2)在t1℃~t2℃范围内,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3)要使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将30g甲、乙两种物质在t2℃时分别放入 100g水中,充分溶解如图所示。试回答:
(1)A试管中放的物质是 (填甲或乙),此时另一支试管中的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 (保留1位小数),若将温度降至t1℃时,试管 B中的现象是
。
(2)在t2℃时,若要让试管A中的固体全部溶解,可向烧杯的水中加入 (填序号)
①硝酸铵 ②氢氧化钠 ③氯化钠
如图是物质
和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
温度/℃ |
20 |
30 |
50 |
60 |
80 |
|
溶解度/g |
110 |
114 |
121 |
126 |
139 |
|
31.6 |
45.8 |
85.5 |
110 |
169 |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
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填"甲"或"乙").
(2)曲线上
点的含义是.
(3)温度
介于℃之间.
根据如图中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是 ;
(2)32℃时,溶解度较小的物质是 ;
(3)将KNO3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加水或 .
(11分)(1)根据要求,写出下表相应的化学符号。
名称 |
2个磷原子 |
两个氮分子 |
硫酸根离子 |
+6价的硫元素 |
化学符号 |
|
|
|
|
(2)为减少污染,逐渐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燃冰主要成分为甲烷(CH4),它属于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3) 铜与浓硝酸反应也会生成一种大气污染物,反应如下
Cu + 4 HNO3 = Cu(NO3)2 + 2 X↑ + 2 H2O,则X的化学式为 。
(4)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 ;
②t2℃时,将30gB固体投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的是
溶液(填“不饱和”、“饱和”或 “不能确定”)。
③将饱和A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行的方法之一是升温,还可以用的方法是 。
④A中含少量B,若要提纯A,可采用 方法。
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是 (填“甲”或“乙”)。
(2)可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 。
(3)t2℃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下表是
、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
溶解度 |
35.7 |
36.0 |
36.6 |
37.3 |
38.4 |
|
|
13.3 |
31.6 |
63.9 |
110 |
169 |
(1)若要比较
与
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需要控制的变量是水的质量和。
(2)20℃时,各取
、
固体3.5g分别加入10g水中,充分溶解后达到饱和状态的是溶液。
(3)若将上表数据在坐标系中绘制成
和
的溶解度曲线,两条曲线的交点对应的温度范围是(填序号)
A.0℃~20℃ B. 20℃~40℃ C. 40℃~60℃ D. 60℃~80℃
如图是
、
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
时,
物质的溶解度为
.
(2)
点的含义是。
(3)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是。
(4)从
、
的混合物中分离
物质,一般采用的方法。
某化学实验小组在进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中,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
【查找资料】
的溶解度: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溶解度/ | 35.7 |
35.8 |
36.0 |
36.3 |
36.6 |
37.0 |
37.3 |
37.8 |
38.4 |
39.0 |
【设计并进行实验】
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出了如下实验流程并依流程进行实验:
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问题交流
实验各步的操作示意图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操作示意图中,有两处操作是错误的,它们是(填序号)。
(2)在实验过程中要多次使用玻璃棒,其中蒸发过程中用玻璃棒进行搅拌的目的是。
(3)工业上制备粗盐时,采用晒盐或煮盐的方法通过蒸发盐溶液中水分使之浓缩结晶,而不采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来达到同一目的的理由是。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一所示。
(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增大”或“减小”)
(2)将45g甲物质分成三等分,分别加入歌盛有100mL水中,形成t1℃时甲的不饱和溶液。如上图二所示,再分别通过蒸发溶剂、增加溶质和降低温度三种方法在的一种,将它们都变成甲的饱和溶液。此时,烧杯②中溶质质量最大,烧杯③中的溶液质量最小。则方法一是 。
(5分)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下图实验中,当试管1中气体的体积为6mL时,试管2中气体体积约为 mL;电解时往往要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其作用是 。
(2)农业生产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 20%的NaCl溶液来选种。现将300g 25%的NaCl溶液稀释为10%的NaCl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g。
(3)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加入盛有10 g水
的A、B试管中,充分溶解后,可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则20℃ t℃(填“>”、“<”或“=”)。
20℃时,对A试管进行如下操作,最终A试管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加少量水 b.加入少量甲物质
c.升温到40℃ d.蒸发部分溶剂,恢复到20℃
e.加入少量40℃甲的饱和溶液,恢复到20℃
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不考虑水分蒸发),甲、乙固体溶解度曲线如图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图3中N表示的是甲的溶解度曲线
图2中的甲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图2中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将图2中两溶液降温至30℃一定都不会析出晶体
图1中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 。
(2)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
(3)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 ,P点表示的含义是
。
下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部分溶解度数据,请回答问题:
温度(℃) |
10 |
20 |
40 |
60 |
80 |
KNO3 |
20.9 |
31.6 |
63.9 |
110 |
169 |
NaCl |
35.8 |
36 |
36.6 |
37.3 |
38.4 |
(1)40℃时,将70gKNO3固体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为 g。
(2)60℃时,KNO3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可通过 方法获得较纯净的KNO3晶体。
(3)t℃时,NaCl和KNO3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该温度范围是 。
A.10℃~20℃ B.20℃~40℃ C.40℃~60℃ D.60℃~80℃
(4)向20mL水中溶解一定量KNO3固体的操作如右上图:请根据实验现象和溶解度数据回答:A、B、C中溶液一定不饱和溶液的是 。当x = g时,B中恰好没有固体剩余。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