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句子是否是比喻句,是,打“√”,不是,打“×”。
(1)即使它受到更大的猛击破碎了,玻璃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 )
(2)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不像烟尘和废水那样可以集中起来处理。( )
(3)人们把“变色玻璃”叫做“自动窗帘”。( )
有的词语生病了,做个医生动手术。
(1)消除 研执 安然无姜( )( )
(2)艰硬 阻挡 金属私网( )( )
用修改符号改正诗句中的错别字。
逢头稚子学垂伦,则坐霉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摇招手,怕得鱼惊不映人。
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我的老师》一文有条感情线索,这条线索是:“回忆——思念——依恋”“我”的蔡老师。()
(2)“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一句中“温柔”一词是表现蔡老师的性格,“美丽”一词是表现蔡老师的外貌。()
(3)“做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这是个设问句。( )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6分)
(1)《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外貌的文章。( )
(2)《我最好的老师》一课讲述了怀特森先生用出人意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 )
(3)‘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一句中后面几个词语都是并列关系,词序可以调换。( )
把加点字的错误读音用“\”划去。(6分)
憧憬(chōnɡ cōnɡ) 衔来(jiē xián)
倏地(shū shù) 歌韵(yùn yìn)
蔚蓝(wèi zhàn) 钥匙(shí shi)
我来当裁判(判断下列每组中带点的字的读音是否相同,相同的打“√”,不同的打“×”)
(1)一水间 间隔( )。 (2)泊船 湖泊( )。
(3)重要 重复( )。 (4)照我还 归还( )。
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画“√”。
(1)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
(2)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
(3)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 )
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都是千古传颂的送别诗。( )
(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指架在台湾和大陆之间的一座大桥,交通便利了。( )(3)“理所当然”中“当”的读音是“dāng”,“战车千乘”中“乘”的读音是“shèng ”。 ( )
(4)三支浆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这是一个比喻句。( )
下面的音节中,声调符号的位置对吗?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hoú( ) ɡūɑ( ) tuì( ) shuǒ( ) rù ( )
jiɑò( ) zhūo( ) xúe( ) xìu( ) léi ( )
我来改正错别字。
(1)乌塔向我到别。( )
(2)我冒着暑气赶到轻年旅馆。( )
(3)小姑娘扒在床上,一边吃糖,一边看书。( )
修辞手法我会辨。
(1)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
(2)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
(3)望着中秋的圆月,我不禁吟诵起李白的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比喻句,画“√”。
(1)班长马宝玉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终身跳下深谷。 ( )
(2)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过去。 ( )
(3)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
(4)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我,但是,好像谁也没有感到意外。 ( )
(5)所有的礼炮都是世纪的钟声。( )
在错别字的下面画上横线,再写出正确的字来。(4)
坚难( ) 高山俊岭( )
蜜切( ) 千均一发( )
试题篮
()